第一百零二章 颠覆-《伐清1652》


    第(2/3)页

    “你还不知道吧,安化那边有几个大户仗着长沙城里有人,联合起来拒不借粮,结果几个族长直接被安了通敌罪,当天就砍了,听说长沙城里的那个,也没逃过。这世道真的变咯,要是以前,哪里敢向这些大户借粮啊,都是去搜刮穷鬼的。”

    大西军的到来重构了地区的行政力量,大量官职被孙可望手下的人替换,最关键的是朝中全都是孙可望的大西军嫡系,原本地方乡绅依仗的所谓地方到中央的政治力量早已经分崩离析,被彻底颠覆,自然骄横不起来。

    说的简单一点,为什么以前明朝廷征不上粮食,土地侵占,人口藏匿,偷税漏税没人敢查?

    你这边刚一动手,县里立刻喊停,县里不行省里,省里不行一纸奏章参到朝中,朝中的相关大臣们再运作一番,谁敢来查谁就是动摇国本,谁敢征粮吃大户,谁也得死。

    而现在,这种王朝后期的政治体系已经彻底失效,孙可望要吃大户就能吃大户,为了筹集军需,有时候必须得亮刀子,说好听点是借,说难听点就是强抢,谁有存粮就抢谁的。而且凭本事“借”来的粮食,凭什么还?一个个读书人就不能为了抗清做点奉献吗?

    “现在哪里还轮得到我们搜刮穷鬼?”另外一个资历比较老的衙役插嘴道:“上面派来的那些管庄,现在少说一小半老百姓都归他们管,咱们都插不上手。而那些老爷,没有上头的旨意,哪一个是咱们能动的?你看他现在上面没人,等过几年,说不定谁家儿子孙子就当官了,现在得罪了,以后可就遭罪了!”

    孙征淇听罢,并没有说话,只是苦笑了一下,他其实已经慢慢可以理解哪些东西可以碰,哪些东西不能碰了,就是一时还把握不住分寸,或者说心中的正义感不受控制。

    毕竟,这一个多月来的言传身教,十里八乡走了个遍,孙征淇也不傻,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其实还是懂了不少的。

    说话间,孙征淇一行人便已经到了城门,几人刚刚出城不远,便看到了一队人马从官道上行过,那王衙役似乎听到了什么风声,嘀咕道:“知县大人真的是今日来了!”

    且说,在这县乡一级,有一句话是永远不可能被颠覆的——“铁打的二老爷,流水的大老爷!”

    知县又来了,但县丞可几十年都不换,要说孙可望本事再大,王尚礼的“督察司”人手再多,除非真的达到了当初入滇那般,有十几万家属,否则要统治基层,还得靠这些地头蛇。

    “二老爷,二老爷,这些是分地,派种子派耕牛的单子,还有这个农具的,二老爷你看看是不是给一起处理了?”

    宁乡的一个差役匆匆跑来,找到正在县衙里,靠在躺椅上睡觉的宁乡县县丞王肖瑞,大喊道。

    王肖瑞昨夜刚刚从乡里赶回来,就是为了把在知县来之前,把这段时间的账目处理完,没想到一躺下就睡着了,那差役也不敢耽误,只好硬着头皮把王县丞给叫醒了。

    王县丞睡得正香,突然就被叫醒了,心里还有点不高兴,愁眉苦脸的:“又怎么了?又是哪个刁民不交粮?”

    “二老爷,单子,你要的这些单子……”那差役见王县丞脸色不善,陪着笑脸道。

    王县丞一听到是单子的事,也顾不上生气了,一把拿过那十几张单子,还没看完,就气鼓鼓道:“这单子哪能签啊,我签不了,等下午知县大人来了,你找他签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