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家父家母辛苦耕种,最后得到的也不过是年关堪堪可填饱肚子的粮食。” “那些个好收成,大部分都被佃主给收上去,一部分要交给朝廷,还有一部分,还要存起来做陈粮,剩下一部分,要养活佃主那一大家子。” “而佃主的地,是祖祖辈辈传下来,每一代,都会多出一些来,到了他那一代,便是良田百亩之多。” “也因此养了很多的佃农,日日夜夜给他耕种。” 徐达不紧不慢地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遭遇,从一个靠着父母养育的小娃,到后来,继承了父母的田地,继续为佃主耕种。 再到后来,被朱元璋招募。 看起来好像和新政并无什么联系,但是细细听来,就感觉得出来。 新政中的很多政策,都是关乎于民生的。 首先一个就是以工代赈,那些个流民不能仅仅靠着朝廷的施粥,每天无所事事,等着粥棚施粥。 当年他们起义之后,就有过一段时间,因为战火的原因,百姓们流离失所。 那时候的朱元璋还是一个王,而不是皇帝。 他们为了安抚百姓,就开始施粥,徐达亲眼见着十几万流民,在城外聚集。 每天窝在一个草棚里面,等着施粥。 最后养这这些人几月有余,直到他们得到了新的地盘,安排这些流民去开荒。 而在此期间,还要继续给这些流民粮食。 以工代赈,则是很好地让这些流民能够劳有所得,不仅能够开荒,还不至于让朝廷白白养着他们。 而高产农物要是能够培育出来,让天下农户都可以耕种,到时候就不会出现有饿死人的情况了。 百姓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吃饱,能够活下去的日子。 只要是朝廷能够满足他们,谁有愿意站出来,走上反叛的路,在刀尖上舔血过日子? 徐达这是在委婉地向朱元璋表示,他是支持这个新政的。 就目前而言。 他是绝对会站在朱元璋这边,谁要是敢阻拦新政,那就是和他为敌。 朱元璋很是满意地点点头,对徐达说道:“你可不是当年的你,三年不见,当刮目相看。” 这句话,乃是当初吴王对他的部下吕蒙说的,意思也是吕蒙读书读的多了,说话都非常有水平。 徐达施礼道:“多下陛下称赞。” 朱元璋靠在太师椅上,挥手让身边的人都退下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