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众人渐渐回过神来。 望向身后站着上百位圣贤的苏长歌,眼中不由露出敬重之色。 著不朽文章,正儒道之意,古往今来一切圣贤映照此世,足可见苏长歌德行合乎仁义,这样的人值得世人敬重。 这时,突然有人带头喊道。 “苏状元一心为民,弘扬仁义,惩奸除恶,却被判处死刑。” “卫国公府,慕子清。” “愿为苏夫子请命,恳请陛下开恩,宽恕苏夫子之过,赦免其死刑!” 清脆的声音打破寂静。 下一刻。 太学院学子们纷纷站了出来。 “苏夫子曾言,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扼于风雪。” “为百姓开路者,不可使其困于荆棘。” “吾等太学院学子,为苏夫子请命,恳请陛下开恩,赦免苏夫子死罪!” 学子们攥紧拳头,眼神坚定。 他们没有忘记,苏长歌为学子讨回公道,惩治外族蛮夷,如今该轮到他们挡在夫子面前,替他抵御风雪,拨开荆棘! 刹那间,声音响彻天穹。 整个皇都的读书人都受到感染,纷纷开口发声,请求赦免苏长歌死罪。 皇宫内。 老皇帝听到百姓们的声音。 一脸平淡之色。 早在异象还未出来之际,他就已经下旨,赦免苏长歌之死罪。 如今圣贤虚影显世,民愿沸腾如海,即便那些一心置苏长歌于死地的官员、士绅、宗室,他们也不可能违逆天意民心。 正想着。 一道道声音自南方传来。 “臣张怀民,携江南六郡万万百姓,愿为苏状元请命,还望陛下开恩!” “草民李铁牛,庐江郡人,愿为苏状元请命!” “民妇张翠花,豫章郡人,恳请陛下赦免苏状元死罪!” “......” 悲壮的声音回荡在天穹。 对江南百姓而言,苏长歌之恩,无异于再生父母。 若不是他,他们此刻大部分人都要死于洪灾当中,亦或者命丧于地震,更别说苏长歌还肃清奸恶,还江南一个朗朗乾坤。 此等大恩。 别说在府衙前请命求情。 即便上刀山,下火海,共同赴死,他们也是眉头都不带皱的。 这时,又有新的声音响起。 不再是江南。 赵地、秦地、鲁地等大晋各个地方,无数百姓的声音在皇都上空回荡。 老皇帝听到声音。 不禁有些动容,但并非是忌惮。 而是第一次感受到天下民心的磅礴厚重,即便皇权亦不能动摇分毫。 这恐怕便是历代圣君、圣人治理天下,缔造盛世的原因。 世家门阀、官员小吏往往贪得无厌。 假借君权,兼并土地,行利己害民之事,王朝就此一步步走上衰弱。 故而,凡是圣明的君主,皆以民心为心,以天下百姓,江山社稷为重,打压世族门阀,立足于民,如此皇权方可屹立不倒。 心念至此。 老皇帝眼中闪过坚定之色。 虽然已至暮年,但大晋江山将在他这一代开始走向辉煌。 与此同时,刑部大牢门口。 伴随百姓声音响起。 诸圣虚影绽放无量光芒,磅礴如海的浩然正气涌入苏长歌体内文宫。 这一刻,他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儒道修为突破桎梏。 从六品正儒一路高歌猛进,直接突破到五品大儒,如今只差立言便能达到天地大儒之境,心念一动,操控天地伟力。 而就在他突破的一刹那。 识海当中。 天地文宫发生剧烈颤抖。 仁义之剑不受控制的显现于世,与文圣虚影腰间佩剑产生共鸣。 刹那间,极尽璀璨的光芒照耀整片天地,众人看着悬浮在苏长歌身前的长剑,再看向文圣腰间佩剑,目光中满是震撼之色。 这两柄剑。 在外观上看去竟然没半点区别。 “文圣!文圣传承!” “苏状元得到了文圣传承圣器!” 震耳欲聋的惊呼声响起。 众人艳羡的看着苏长歌,眼中满是敬重,没有半点妒意。 毕竟历代圣贤的虚影显现,已经证明他得到了古往今来所有圣贤的认可,此刻得到文圣传承,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时,苏长歌伸手握住仁义之剑。 他发现与之前相比。 不仅挥动此剑的限制消失。 而且只需要调动一丝浩然正气,就能发挥此剑全部威力。 要知道,他当初还只是正儒境界时,一剑就能将四品修士的符箓给摧毁,如今大儒之境,一剑挥出,又该是何等气魄。 此外,苏长歌感觉自己握住此剑时。 自己与人道的关系被拉近。 一言一句,所行之事,只要符合仁义之心,便能够随心所欲调动人道伟力。 不过还未等他深思。 文宫当中突然回荡起一道声音。 【大儒者,嵬琐逃之,邪说畏之,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乱世不能污】 什么叫做大儒呢? 不正派的人都会逃离他,坚持邪说的人都会惧怕他,上天不能使他死亡,大地也不能将其埋葬,纷争乱世也不能玷污他。 伴随声音响起。 苏长歌感觉自己体内涌现无穷力量。 下一刻。 他身体每一寸肌肤血肉,每一条筋脉,每一道气血都在发生变化。 本就进展神速的武道境界,此刻更是突飞猛进,连连突破瓶颈,磅礴的内力充斥在丹田在,整个人像是脱胎换骨一般。 苏长歌此刻有种强烈预感。 如今的自己。 修为已经达到六品脱胎境,实力上却丝毫不弱于五品武夫。 甚至在肉身力量上。 可能要比五品武夫还要强悍霸道。 这就是大儒的力量吗? 心念至此。 苏长歌不由转头看向身材魁梧高大的文圣虚影,眼中满是古怪意味。 毋庸置疑,天地文宫内的伟岸雕像就是文圣,也就是说,自己这一身武道,包括此刻得来的神力,皆传承自文圣。 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 这不比文曲星九动来的强? 心中如此劝慰自己。 苏长歌握了握拳,大儒者,嵬琐逃之,邪说畏之,这一刻他悟了。 也就在这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