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敢问先生何人?” 苏长歌看着面前平平无奇的青年,心中闪过数个念头。 要知道,清玄一直守在外面,此人却能在不惊动她的情况下,无声无息的出现在牢里,足可见修为、手段不同寻常。 而普天之下能做到此事的人。 可谓屈指可数。 同时,这青年又是一副儒生打扮。 两者相加,苏长歌心中对青年的身份,已然有了猜测。 只不过朱圣几百年前就死了,虽然传闻他还有一缕残魂留在太学院内,但谁都没见过,也正是这样,他才开口询问。 “叫我朱夫子吧。” 青年开口,很是随意的盘腿坐下。 而苏长歌听到此话,也肯定了心中猜测,来者正是朱圣的那缕残魂。 不过正好,他的确碰上了些麻烦,有些问题想不通,朱圣作为儒道圣人,他对儒道的了解,想来应该在自己之上。 既然对方说有麻烦可以直言。 苏长歌也不就客气。 “朱夫子。” “晚辈有一事不明。” “自古以来,历代圣贤皆有学问、道理传下,但其精义却常被有心人歪曲。” “人有百性,对道理有不同的理解,这点在下明白,可那些追名逐利,满口空谈仁义之辈,却为何蕴养出浩然正气?” “这群人以圣贤门徒自称。” “假借圣人之名,只为满足一己私欲,全然不顾百姓生死,无半点仁义。” “这样的人,焉能称之为儒生?” 苏长歌出言问道。 他对儒生图利其实并不反感。 利者,义之和也。 对利益的追求,必须要讲究道义,彼此之间要做到相互统一。 就拿墨家举例,他们同样逐利,但他们的利跟钱、名、色不一样,他们的利是天下,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使天下百姓过好就是他们追逐的利益。 当然,这对普通人来说太难。 儒家的利就简单很多。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逐利取之有道。 这个道,就是仁义之道,爱财逐利,皆要在仁义的范畴内。 而苏长歌所厌恶的,就是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仁义,肆意欺辱压榨百姓,这样的儒生,能养出浩然正气实在太奇怪了。 此时,随着声音响起。 朱圣淡淡一笑。 “老夫当初在知天命之龄,也和你一样,思虑过与此类似的问题。” 说完之后,他满眼赞赏看着的苏长歌,开口道:“你如今就能有此问,这很好,将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你认为对的答案。” “我认为对的答案?” 闻言,苏长歌疑惑的望向朱圣,问道:“那前辈您的答案是什么?” “老夫的答案...” 朱圣挠了挠头,接着道:“老夫按照顺序,跟你说下历代先贤的答案吧。” “其实不只是你我,董圣,礼圣,亚圣,他们都曾思考过这个问题,亚圣身逢乱世,各国征战,诸子百家争鸣。” “儒家在那时虽强,但却只是诸子百家其一,甚至算不上最为鼎盛的。” “杨朱学派和墨家你应该知道吧?” “嗯。” 苏长歌点头应了一声。 “彼时天下之言,非杨即墨,杨朱的想法是人人贵己,举世皆入道门。” “不利他人,不损他人,只追求自身天性而活。” “如此一来,相当于整个凡间都成了道门,众生修道,可惜不切实际,人性皆有私,而且天地也无法满足如此多的修行者。” “墨家则是另一个极端。” “兼相爱,交相利,人人皆成为墨者一般的人,为天下大利而奋斗。” 说到这里,朱圣特地停顿下来,补充道:“墨家脱身于我儒家,他们的理念虽好,但终究是理念,想要人人兼爱太难了。” “听听还可以,但做人要脚踏实地,道理也是同样如此。” “必须要考虑到实际情况。” 他特地说此话。 就是怕苏长歌被墨家给拐跑。 毕竟单以仁义来论,儒墨两家实在太像了,只不过墨家要极端一些。 “嗯。” 苏长歌点了点头。 墨家在此世确实难以大兴,等到后世生产力上来,倒有可能成为主流。 见状,朱圣继续说下去。 “百家思想争执不休。” “谁都想争夺天命,以自家学派的义理,来制定人道规矩。” “眼见于此。” “亚圣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要证明儒家道理天下第一。” “将仁义变成世俗的规矩。” “于是,他所想到的法子,就是和文圣一样周游列国,与各家学派辩论,以此证明儒家仁义,才是天下唯一的出路。” “可惜,当时的百家学派太强。” “亚圣并未成功。” “不过却给儒家争到了一份天命,以自身之道,补充了儒家道理。” 话音落下。 苏长歌轻轻颔首。 人性本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舍生取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等等。 这些道理全部都是亚圣留下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