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夫子,学生愚钝惫懒,没有赵恒等人勤奋聪慧,这才只做了三题。”视线接触,陈云低下头,没有说出真相。 虽然刚开始有些气,但陈云很快就调整过来。 在他看来。 虽然被赵恒这群老六给坑了,但也没什么好埋怨的。 这都是自己心存惫懒。 用‘所有人都一样’这个借口说服了自己,才会心安理得的只做三道题。 “无妨,为师说过随便做几道。” 苏长歌开口,没有因为赵恒等人,就去过分苛责陈云。 老师的存在本就是教育学生。 除了算术、兵法这些技能本领以外,还有就是行为和思想上的培养。 思想,是对待事物的看法。 行为,是真实做出来的事。 苏长歌认为,只有思想与行为和达成统一,才能算真思、真行。 其实这就有点像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但又有些不同,王阳明认为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也就是动起良知的念头,去除‘恶’的念头,就已经算行的开始。 但这里面存在个问题。 动起良知的念头就算‘行’。 那这个‘行’,终归还停留在念头层次,也就还存在于思的范畴内。 这也就是为什么。 知行合一是主观唯心主义学说。 不过这并不是批评王学。 在个人道德修养上,王学有其独到之处,也就是致良知。 一点一点去除恶念,践行善念的举动。 这里的恶念不单是指杀人放火之类的,还有惫懒、贪婪等一切不好的念头,都要被去除,只留下好的念头。 这个去恶行善的过程。 就是致良知。 不过苏长歌觉得。 致良知用在修身养性上很好。 但在践行真知上面。 还是辩证唯物主义更好。 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当然,实践理论还有个大前提。 那就是最核心的辩证。 简单来说。 辩证,就是系统地、完整地去思考判断理论的真伪和可行性。 然后再去通过实践检验理论。 否则一想就去做。 那是不负责的懒惰主义,会导致许多不可控后果。 当然,扯这些都还太远。 苏长歌已经决定先教学生致良知。 培养学生的道德,让他们不只为满足一己私欲去做事。 言归正传。 此时,就在苏长歌宽慰陈云后。 赵恒的声音突然响起。 “夫子,此事怨我。” “前天在您走后。” “弟子提议每人都做三道题,所以陈云才会只做三道题。” 赵恒开口,面色有些羞愧。 他本来还怕陈云一怒之下会说出真相,但没想到对方把责任都揽下。 这让他有些羞愧。 于是决定主动站出来承认错误。 而听到这番话,苏长歌大概知道了发生什么事。 随即,他开口道。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你能说出真相,替陈云解释,这举动比完成一次课业要宝贵。” 话音落下,苏长歌看向面前学生,继续道:“我希望你们能记住,言行处事,首在于良知心诚,而不该只顾私利。” “尽力而学是好事。” “谋求私利也不是什么坏事。” “但以欺骗等手段去损害他人利益,达成利己目的的行为是不对的。” “赵恒,你回去后写篇悔过书。” “算做是这次的惩戒。” 苏长歌开口,该罚还是要罚,也算是给赵恒一个教训。 同时避免恶性内卷出现。 “诺。” 赵恒点头回答。 相比于内心的愧意而言。 写篇悔过书根本不算什么,反而让心里宽慰坦荡许多。 旁边几人看到这一幕,默默记下夫子的话,告诫自己以后也莫要犯这样的错,言行处事,以心诚、良知为本。 随后,等苏长歌收好几人的课业,准备带回去批阅时。 赵恒等人也知道苏长歌一夜没睡。 所以寒暄几句后便挥手告别,不愿打扰他休息。 见状,苏长歌也没有留他们。 心中暗夸他们懂事,决定用加大作业量来回馈他们。 就如此,很快。 在府上仆从一声声‘二老爷’中, 疲累了一个晚上的苏长歌,终于回到了柔软的床榻上。 不过他并没急着歇息,意识潜入到识海中,想看看这次动用天地异象践行真知,自证清白,文宫是否会发生变化。 下一刻。 熟悉的天地文宫出现在眼前。 苏长歌如上次那样。 走到那尊儒者雕像的面前,想试试是否还会有金页落下来。 但可惜的是。 雕像这次没有理会他。 见状,苏长歌不禁有些遗憾。 果然不是每次都有收获。 若他猜的没错,往后应该只有儒道修为提升,才会出现新的能力。 想到这, 就在苏长歌带着遗憾准备离开时。 他突然发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