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1947年独立后的印度,与中国颇为类似。都定下了工业强国的发展目标,要发展工业,自然少不了大力弘扬“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理念。 相当大一批理工类高校拔地而起,大量的印度工程师被培养了出来。但印度那地方嘛... 一直到未来2020年,都尚且有两三亿人处于无电力状态。就这样的环境,能消化这么多工程师的结业吗?! 于是乎,阿三们集体冲向美国。尤其是在九十年代,美国为了吸引外来人才推出“h1b”签证后... 有数据统计,号称印度般清华的印度理工,超过70%的毕业生都会选择留学或者出国就业。而这帮人的目的地,自然也是美国... 有技术,懂技术的印度人多了,能在美国这些企业里站稳脚跟的人就多。这些人一多,人才基数就大,就更容易有印度人出头冒尖! 而在这一部分原因之外,印度人普遍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帮人特别擅长处理复杂关系! 要知道,中国56个民族在世界各国来看都已经很多种多样了,而印度,足足上百个民族混杂。乱七八糟的语言超过二十种,宗教信仰普遍流行的也有六种以上... 再加上种姓制度,阶级矛盾、阶级划分等等... 可以说,在印度这样一个社会构成及其复杂的环境里长大的人,从小就形成了一种在分歧和多样化中寻找平衡,协调生存的本能。 而处理分歧,协调资源,并让企业存活下去,甚至更进一步得到发展。这特么不就是ceo应该干的事吗?! 在理念自己认同,能力...不能说有多好,但起码矮子里面拔大个,在今天看来已经很不错的情况下,这个印度人,卡特也不打算放过... “晚上好!你...我有印象,有什么问题吗?” 就在卡特胡思乱想时,高沙尔扭过了头。 管理伦理学是一门小课,算是应用伦理学中的一个分支。并不是公共类大课,是以,课堂人数并不多,刚刚才下课没多久的高沙尔,记得自己曾在课堂上见过这个找来办公室的家伙... “问题当然有,不过我的问题可能有点多。看时间,马上也到晚餐的时间了,不知道高沙尔老师还有巴特利特老师有没有时间,不如我请二位吃个晚餐,我们边吃边聊?” “晚餐...可以,我们晚上正好没什么事情。” 回过头看了一眼巴特利特教授,在得到后者的点头后,高沙尔笑着点头答应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