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蒋诗诗:“这告示是朝廷和皇上发下的,你这往轻了说,是瞧不上我哥,往重了说,是不满朝廷和皇上!” “反正我没有你说的那些意思......”顾美人有些怕了,登时就住嘴,不敢再多说什么了。 ** 与此同时,蒋重锦去了翰林院报到。 科举录取者都是统一在翰林院当差。 除了一甲三人能进翰林院当编修,其余进士都是庶吉士。 庶吉士不是什么官职,只是在翰林院学习的一种身份。 三年后,考试合格者,才能在翰林院正式入职。 即便如此,翰林院仍是天下学子挤破脑袋都想进来的地方,因为朝中重臣多是从翰林院走出去的。 一进翰林院,蒋重锦就觉得翰林院的同僚有点不对劲。 尤其在知道他是谁之后,那些同僚看他的眼神似乎隐隐带有敌意。 翰林院是清贵之地,是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事。 当天,试读学士就让蒋重锦去给一名幼年皇子单独授课。 蒋重锦去了后,才得知那十八皇子是幼年皇子中最调皮捣蛋的一个。 好不容易应付完这位皇子,回到翰林院用了午膳,下午,他就在自个的书案前看书写字。 像他这个身份,没有单独的书案,而是和五个同僚共用一张宽大的花梨六仙桌。 蒋重锦才写字不久,翰林院就有个同僚被人抬回来了。 “唉哟...哎哟喂......”那名被抬回来的同僚正痛苦地叫喊。 那人蒋重锦认识,正是今年的探花郎。 不过,探花郎没在厅堂呆多久,就被抬到后院的房间去了。 不多时,试读学士就把众人召在一起商议事情,“皇上想听人念书,咱们翰林院得派个人去龙渊殿念书,有谁想去啊?” 此话一出,众人低垂着头,没一人搭腔。 这要是放到平时,大家抢着去皇上跟前当差,露脸。 可近日西部在打仗,皇上因此心情烦闷,容易动怒。 这几日,皇上不但常罚奴才,就连他们翰林院也没少遭殃。 今儿去给皇上念书的,愣是被遣回来三个了。 最后这一个,就是刚刚被打了二十大板的探花郎。 皇上越是这样,众人就越是紧张万分,然后就越容易出错,自然就会挨罚。 这个时候,谁也不想往皇上枪口上撞。 见没人说话,蒋重锦心知此事不简单,也低着不说话。 然而下一刻,就听试读学士说:“蒋重锦,就你去给皇上念书吧!” 蒋重锦再次感受到来自翰林院上峰的敌意。 明知皇上心情不好,还点名让他前去,这不是刻意针对,又是什么?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 蒋重锦带着书本进宫,去了皇帝寝宫。 到了龙渊殿,有太监领着他进了后殿书房。 一进殿,就见建元帝靠坐在龙椅上写字。 蒋重锦行至殿堂中间,朝建元帝行了叩拜大礼,“微臣蒋重锦...拜见皇上。” 皇帝没搭理他,而是皇帝身边的蔡玉春尖声说:“蒋大人找个位置坐下,直接念《论语》便是。” 蒋重锦起身,在屋里找了张椅子坐下,便开始念书了。 在他念书时,建元帝坐姿随意,一声不吭。 直到他念了将近十页书,在翻书时停顿了一下,上首的帝王终于说话了。 建元帝:“这次东梁和西夏打仗,你觉得谁会赢?” 蒋重锦一开始以为皇帝在问别人,抬头一看,皇帝正看着他。 没想到皇帝性情如此古怪,要么不说话,一开口便是和念书毫无关系的犀利问题。 蔡玉春睨了眼蒋重锦,也不知这位的回答能不能让皇上满意。 反正今儿皇上问了三个翰林院的了,一个回答不知道的,再一个回答东梁国赢的,都没让皇上满意,被皇上叫人叉出去了。 还有那个探花郎,吓得支支吾吾,皇上直接轰出去让打了板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