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钟鼓楼-《歌圣》


    第(2/3)页

    单是“钟鼓楼”这个特别的切入点,就让叶子珊品味了许久。

    中国有很多城市都有钟鼓楼。

    但要说最有名的,估计就要算北都的钟鼓楼了。

    这两座古楼,坐落在北都的南北中轴线上。

    从实用价值上说,它们其实都是庞大的历史废墟,因为早就失去了报时的基本功能。

    但从文化价值上看,钟鼓楼却是一座辉煌的纪念碑,一个地标式的建筑,承载着昔日的荣耀和老北都的“中心情结”。

    所以,钟鼓楼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隐喻。

    张北山的这首《钟鼓楼》,在叶子珊听来,就带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属性。

    这首歌既有接地气的现代生活描述——譬如“单车踏着落叶,看着夕阳不见,银锭桥再也望不清、望不清那西山”;

    也有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他们正在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他们正在看着你掏出什么牌子的烟”;

    还有反思——“小饭馆里面辛勤的是外地的老乡们,他们的脸色象我一样”;

    更有否定——“钟鼓楼吸着那尘烟,任你们画着他的脸,你的声音我听不见,现在是太吵太乱”;

    最后还提出了一种超乎于时空的疑问——“你已经看了这么长的时间,你怎么还不发言?”

    以及一种形而上的思辨和终极意义的求索——“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很多文学作家用尽沧桑的语言,使尽煽情的手腕,都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

    张北山在不经意间却做到了——他的《钟鼓楼》写出了历史的厚重感,也写出了一种超越个人际遇与叹谓的大情怀。

    “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这样的歌词在叶子珊听来,可以直追屈原的《天问》了,更能让她联想到到孔子在滔滔黄河前的沉吟,陈子昂在古幽州台上的高歌!

    叶子珊甚至觉得这句歌词可以和“逝者如斯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并列!

    这三句话把俯仰古今的内在冲动,吞吐天地的生命激情,灵性勃发的思辨与感悟写到了极致!(叶子珊的过分解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