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三十五章-《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2/3)页
大同副总兵姜襄,再一次被许鼎臣给叫来,商议大事。
“姜总兵,锤匪势大,贺今朝又称王,洪总督率领十几万大军在关外与清军对峙。”
许鼎臣面色漏出愁苦之色:“以你我二人的实力,怕是顶不住锤匪的攻势。”
姜襄心中一动,但是没有那么容易上当。
这些个文官多是喜欢容易诈旁人的话。
许鼎臣在山西坚持这么久都不通锤,足以见识他对大明的忠诚。
“许巡抚,此事我也不是很清楚。”姜襄则是一脸愁苦的道:
“那贺今朝占据了大同数个县城,我一直想要拿回来,奈何实力不济,一直都在等着朝廷的增援。
但是朝廷就不往咱们这里派兵镇压锤匪,我也没办法。”
有心无力是二人共同的“心愿”。
许鼎臣也深以为然的颔首,他一直上书朝廷,无论是兵部还是皇帝都不怎么关注山西。
就算失败了几次,以及联合围剿山西到后面成了各自为战,但让一个反贼长久的在某地站稳脚跟,真不是他想要养寇自重,而是朝廷的置之不理才造成今日的局面。
贺今朝如今又自称秦王,妥妥的想要推翻大明。
许鼎臣打量着姜襄:“姜总兵,我听闻你的父兄皆是投降了锤匪?”
“不敢隐瞒,确有此事。”姜襄随即开口道:
“贺今朝收取三边,占据我老家的地盘,父兄被底下的兄弟们给架着降了。
甚至后期还写信与我,叫我一同投降,但是被我拒绝了。”
听到姜襄如此大义凛然的话,许鼎臣眉头微皱,他可不相信姜襄会这么忠于大明。
这些个边将没少喝兵血,为祸一方。
但是许鼎臣却是叹了口气道:“姜总兵当真是为国为民,可是依我看朝廷的邸报,如此忠于朝廷的良将全都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可全都是诸如左良玉那种桀骜不驯之徒,大明是走了下坡路。”
“是啊。”姜襄附和了一句。
“你有没有联系锤匪的法子?”
“许巡抚这是何意?”姜襄颇显惊讶的询问道。
“自是给你我二人找一条退路。”许鼎臣站起身来笑了笑:“你也不想给大明陪葬吧?”
姜襄也是个老江湖,自然不会把实话全都撂出来,只是紧皱眉头装作思考的样子。
如今自己在许鼎臣的地盘里,贸然脱出关系,就给了他借口。
“锤匪势大,贺今朝称王了,离称帝还远吗?”
听着许鼎臣循循诱导的话,姜襄则是摇摇头:“我相信洪总督的能力,现在就早早下决断,是不智的选择。”
许鼎臣颔首,姜襄的父兄投靠了锤匪,虽然当不得什么高官,但总归是有人在锤匪那里站稳了脚跟。
他则是要站在大明这面,两方下注,也好给家族多一个选择的机会。
许鼎臣便懒得在钓鱼,随即询问:“姜总兵,贺今朝称王之后,必定会大肆进攻,你我该如何防御?”
“朝廷不是与锤匪之间议和了吗?”姜襄一脸无所谓的道:
“许巡抚未雨绸缪怕是有些太早了。”
“早吗?”许鼎臣笑着摇摇头:“待到尘埃落定之后,怕是晚了。”
姜襄站起身来也走了两步:“若是锤匪来攻,我只能借助代王的钱财,坚守城池,犹如当初对抗清军一样。
我当年虽然故意伏低做小,引诱锤匪与清军相互厮杀,但贺今朝并不信任我,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把你我放在眼里。
只要他想要吃,你我皆是他嘴里的一块肉罢了。”
许鼎臣对于姜襄的话极为认同,毕竟按照他目前的实力,是很难抵挡的住锤匪进攻。
同样朝廷也是知道这件事,才会同贺今朝议和,给他银子。
就连他所占据的两个县百姓,也多有向外逃跑。
主要是连年灾荒,他纵然是组织百姓救灾,可也得先供应他手中的军队,更不用说什么这两县本就是能耕土地较少。
“若是许巡抚将来想要改换门庭,莫要忘了拉兄弟一把!”
姜襄说完之后就告辞了。
许鼎臣呆坐在大厅内良久,忍不住甩着衣袖大骂道:“我真该死啊!”
他认为姜襄跟他是同一类人,为了大明一直都在坚持,哪怕面对锤匪而言,自己弱的都像是一只蚂蚁。
可蚍蜉还有撼树的心气,我如何就不行了呢?
相比于许鼎臣重新燃起的斗志,姜襄只觉得自己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那些个文官做事着实是不讲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