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矛盾激化-《从驿卒开始当皇帝》


    第(3/3)页

    令秦督郑崇俭、副总李国奇留蜀协剿。

    郑崇俭依旧是阳奉阴违,写信给杨嗣昌声称。

    他率陕西兵与左良玉派来的偏将汪云凤在川东境内搜剿张献忠,持银买米三月不得升合。

    咱官军跟川东百姓花钱买粮食都买不到,这让我们怎么追击张献忠?

    郑崇俭以此为借口,按兵不动。

    气得杨嗣昌诘责四川巡抚陈士奇:

    “川东境内,让你经营的如此模样?

    你日日夜夜叫援军,现在朝廷大军来援。

    左帅无粮而归,又见秦督无法够粮,汪云凤等人兵正嗷嗷待哺。

    数年巨寇费尽心力,刚有机会到手擒之,若令脱逃,你还有什么脸担任巡抚?”

    陈士奇看见杨嗣昌苛责的信,整个人都懵了。

    他娘的,当年自己费尽心思才堪堪保持川东没有落到锤匪手中,坚持与贺今朝对抗,才让他没法子轻易攻克重庆。

    我苦等坚持如此长的时间,就是不见有朝廷援军到来。

    难不成我陈士奇手中的士卒都不配吃粮食,他们在援军没来之前,都吃草叶子喝长江水活着吗?

    再说了造成今日这种局面,他们为何不听从你这个督师的命令,就不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非得把锅提给旁人?

    陈士奇自是也没客气,反正他是为大明才坚持到现在的。

    我陈士奇对大明忠诚的很,可不是对你杨嗣昌一人忠诚,有本事你就撤了我!

    正好,爷不想干了!

    杨嗣昌被怼的焦头烂额。

    手底下的人,没有一个人肯听他调动的。

    郑崇俭干脆也学左良玉称病,杨嗣昌调他会师夔门。

    他不应,反而想要退回河南。

    不错,大明堂堂陕西总督的办公地点:

    在河南!

    这还是前任洪总督特意选的办公场所。

    要不然前两次李自成在河南搞事,都被洪承畴给快速按死了呢!

    实在是他洪承畴没机会回陕西,不给李自成发展壮大的机会。

    李国奇也以“兵瘦马缺弓失皆乏”为借口,跟随总督而去。

    杨嗣昌多次写信催促,毫无效果。

    杨嗣昌又掏出皇帝的圣旨来恫吓郑崇俭。

    说皇帝已下达“留蜀”之旨,你竟稳坐河南。

    显然是委君命于草莽,造成“各将观望,逗留不前”的后果最主要的元凶。

    到时候陛下怪罪下来,你定然逃脱不了干系。

    郑崇俭看见信件忍不住发笑,谁才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元凶,还用别人说出来吗?

    左良玉、李国奇依然我行我素。

    然后杨嗣昌调集左良玉的偏将汪云凤追击。

    已经退休的原内阁大学士、四川巴县人王应熊,对家乡的哉况牵肠挂肚,写信向杨嗣昌打听。

    杨嗣昌在回信中把张献忠入川,全部归咎于川军的无能!

    “贼在秦楚间,檄川中节镇拒击还不能阻止。

    贼子逼进蜀境,令其守险而又不能。

    以故贼尽归蜀,不得不以客兵驱逐。”

    客兵是指从各地调来的军队,令他们从后面追击。

    前面的川军如果坚守,则可形成一个包围圈。

    无奈川军既不能拒击又不能守险,客兵又三心二意,不愿人川围剿,名副其实的驱逐而已。

    这就给张献忠一个机会,使他与锤匪会合,然后金蝉脱壳。

    王应熊得到回信,深感无奈,他是知道川兵的难处的。

    在川东边界,李定国率领冒充张献忠的部队,一举大败官军。

    只有左良玉的偏将汪云凤真的信了杨嗣昌给画的大饼,且胆敢孤军深人追击张献忠残部。

    左良玉、李国奇远在别处隔岸观火,致使汪云凤全军覆没!

    如此战果一出,直接让杨嗣昌麻爪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