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山路-《我有一个宝葫芦!》
第(2/3)页
“那么多年村里其实也就放过两三次鱼苗而已,也都没人工喂养过,基本都算野生鱼了。”张浩一边在前头带来一边解释着。
“这个水库原先是个废弃的采石坑,底部地形复杂,石块石洞很多,人工养殖很难捕捞上来,只能就这样荒着了。”
“加上村里都不准那些电工、药师进村祸害,本村人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口鱼塘,不会去干那些缺德事,所以说村里的水域生态都还保持得比较好。”
近些年由于农药、化肥的使用,南福村的生态环境,确实不如以前那么好,但如果是跟别的村比,那绝对算是山清水秀了。
尤其是葫芦溪下游的流溪村,挖沙、电鱼、药鱼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搞,这就导致即使同处一条溪,可下半游连石螺都摸不到几个,南福村里还经常有人去葫芦溪摸石螺吃,可谓是差距甚大。
“原来如此。”李卓伟了然的点点头,难怪这水坑水库的鱼情似乎还挺不错的样子。
其实他还注意到一个细节,那些渔获不错的钓友使用的好像都是眼前这位张老板的蚯蚓饵料,而用其它饵料的钓友,渔获都少很多,空军的也基本都是这些人。
众所周知,野钓空军是很正常且常见的事,可在石坑水库钓鱼的钓友却少见到有空军,这才引起了他的注意。
“看来这位张老板的养蚯蚓饵料的确有些与众不同啊,等会自己也要试试看才行。”李卓伟在心里暗暗想到。
没一会,三人就来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库弯,这里岸边不算陡,有一片缓坡,搭个吊脚竹楼做垂钓基地的话还挺合适的,就算雨季水库涨水也不怕被淹。
库弯的右侧就是怪石林立的石头山,那里靠近岸边的水深都有四五米深,正是大鱼喜欢藏身的地方。
李卓伟和李盛春两人商量了一会,对这个钓点也比较满意。
“这里先当做预备基地吧,如果天仙湖那边找不到更合适的,就选这里了。”
张浩自无不可,反正他只是来带路陪同的,在哪里定钓点还是李卓伟他们说了算。
于是三人就重新回到大坝上,顺着进山的土路继续开车前往山里的天仙湖。
这条山路在当初政府刚挖通的时候还挺平整的,平均有三四米宽,错车也比较方便。
可这么多年过去了,土路的路面早就变得坑坑洼洼的,一些底盘比较低的小车走一趟估计就得进修理厂了。
而且内侧的山坡常年被雨水冲刷后,落石、滑坡等直接阻塞了大半路面,最窄处甚至只有两米多宽。
外侧又大多都是悬崖险壑,弯弯角角也多,总之,这条进山的土路这对车技不过关或对路况不熟悉的人来说绝对是个终极大考验。
一到下雨时,路面还泥泞不堪,又得小心山体滑坡、塌方,所以上次沈清仪那些老同学相约去爬凤鸣山,碰到下雨天后才不敢贸贸然进山,只能打道回府。
沿途倒是风景秀丽,深邃的峡谷,苍翠的树木,碧绿的溪水,奇峰怪崖,古藤老树,放眼可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