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村里二三事-《我有一个宝葫芦!》


    第(2/3)页

    至于其他的生活开支,像买水果、买衣服那些,水果自家就种了很多,自家没种的,村里的乡亲们总有种的,想吃直接去摘就是了,所以家里也就偶尔买一些敬神用的苹果,其他水果一年到头都没买过几次,衣服也是如此。

    总之,农村里,只要没发生什么意外,平时的吃穿用度那真心不需要花多少钱,现在张浩一家四口人在家,一个月的日常生活开支,粗略算一算,最多也就是一千来块,以前张浩没在家的时候,那更是几百块钱就足够了。

    正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单从这点就能很好的说明,出门在外连喝一口水都要花钱,哪像农村这样几乎都能自给自足啊。

    ……

    饱餐了一顿山珍野菇后,张浩顺便跟家里说了一下刚才村里发生的事,老爸老妈听了都是一脸唏嘘,跟着狠骂了几句张来顺那个不当人子的玩意。

    阿奶也很同情老把爷的遭遇,不过她更关心自家人,拉着孙子的手嘱咐道:“浩仔啊,你在家可千万别跟那些赌鬼学坏了,离他们远点知道不?”

    “知道了,阿奶,你看我什么时候下过牌桌的。”张浩连忙保证道。

    显然,张来顺这个反面例子已经成为村里最典型的反赌警示教材了,也算是他对村里的唯一一丁点的贡献了。

    至于说张浩答应借给老把爷五万块钱还债的事,张传平夫妇和老人家知道后都没说什么,毕竟自家以前也是得了村里人不少帮助才撑下来的,现如今对别人自然也是能够帮一把就帮一把了。

    只不过他们多少还是替老把爷不值,摊上了这么个儿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啊。

    茶余饭后,一家人闲谈了一会,张浩午休完就去镇上的信用社取了五万块钱现金拿给老把爷,刚进门就看见大伯张传军也在老把爷家。

    “大伯,你也在啊?”

    “嗯,我刚开完会回来,就过来看看。”

    张传军看他手里拿着用黑色塑料袋包裹的东西,估计老把爷刚才跟他说过了,知道张浩是送钱过来的,于是便开口说道:“正好我也在,我给你们做个担保吧。”

    “老把爷,你没意见吧?”

    老把爷搬了一张矮凳子在门口吧嗒着旱烟,烟雾下沧桑的老脸布满愁纹,“传军你不说,我也要去请你过来做个见证的,万一以后哪天我走了都没还上浩仔这笔钱,就拿我这座破房子过到浩仔名下吧。”

    “不够的话,到时就让盼娣和招娣两姐妹继续把钱给还清了。总之,浩仔好心借钱给我,我也不能就这么理所当然的收着,这钱肯定是要还的。”

    老把爷看着独自在院子里抛碎瓦片玩的小招娣,嘶哑着声音说道。

    “行了,老把爷你也别说那些丧气话,该怎么着就怎么着,活人还能给尿憋死不成。”张传军掏出随身携带的本子,撕了一页纸下来开始写借条,一边还安慰着老把爷。

    “这几天我让村里人都多留意一下,见着张来顺那个兔崽子就绑起来,这次不收拾重了那接下来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还有那些来催债的人,你也别太担心,在村里他们不敢乱来的,你自己出村小心一点就是了,至于招娣上下学,这几天我先让阿文接送一下,不会出问题的。”

    大伯生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朝武去当兵了,据说明年就要退伍了,小儿子张朝文师范专业毕业,有三叔公的关系在,就选择了回家乡教书,现在在流溪小学教五年级。

    “没错,老把爷,有文哥帮忙接送,招娣也不用担心在外受欺负。”张浩也在旁边宽慰道:“至于这些钱,我也不急用,等你什么时候宽裕了再还也不迟,别老惦记在心里。”

    不过老人家都是比较固执的,不管叔侄俩怎么说,老把爷始终愁眉苦脸的,也不搭话,还要张传军就按他说的那样写借条。

    张浩和张传军拗不过他,只好重写了一份,各自签了名按了手印才算完事。

    叔侄俩弄完后也没急着走,就在老把爷家陪着他多坐了一会,免得老人家一个人总是胡思乱想的。

    三人正闲聊着呢,就看见老把爷家的院墙上探头探脑的伸出了一个剃着锅盖头的小脑瓜子,对着在院子里独自玩耍的招娣小声喊道:“招娣…招娣…”

    张浩听见动静,转头一看,发现是福生叔的小孩,细仔在外面。

    “细仔,你在外面鬼鬼祟祟的干什么?不用帮你爸去放牛吗。”

    “嘿嘿,浩叔,牛栓着呢,跑不了。”细仔挠着头走进来,讪笑道:“这不是我们准备去摘桑葚吗,就过来问问招娣要不要一起去?”

    招娣听说要去摘桑葚后,立即就起身乖巧地挨到老把爷身边,那小脸上写满了渴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