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居贤于山下-《我有一个宝葫芦!》


    第(2/3)页

    这边山区名贵木材较少,多产杉木、松木、硬杂木等,所谓“上起千年杉,浸水千年松”,所以屋顶横梁、木构件、门窗以及很多家具都是杉木材料制作的。

    从中间正对着小路的大门进去就是堂屋,从两侧的小门进去就是东西横屋,整体对称布局。

    大门采用四块厚重的石条作门框,左右各摆放着一块方正的大石墩,门框上方还有一块石匾,写着“居贤楼”三个黑色大字。

    底部的石条门槛有点高,右下角还开了个小狗洞,方便猫狗进出。

    张浩提溜着自己的行李迈进大门,看到奶奶搬了一张矮竹椅正坐在天井边摘菜,连忙上前蹲下去大声说道:“阿奶,我回来了。”

    老人家年事已高,耳背,不大声点听不太清楚。

    奶奶看见张浩后也是一脸的高兴,立即放下手中的菜叶,在腰上的围巾擦了擦,用满是皱纹的双手在他脸上身上一阵抚摸。

    “浩仔回来啦!你看你又瘦了,在外面是不是没吃好啊?”

    “哪有,阿奶,我在外面天天大鱼大肉的都吃腻了,还寻思着减肥呢……”

    出门在外不管过得怎样,面对家人挑好的说总没错。

    蹲在那和奶奶闲聊了几句,张浩就将行李提回自己的房间,房间里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定是老妈经常打扫的缘故。

    上厅两侧各有两间房间,右边那两间是张浩奶奶和父母的房间,左边两间是张浩和小妹张嫒的房间。

    下厅两侧也各有一间房间,进门右手边的那间是张浩爷爷生前使用的药房,现在也存放着老爸老妈从山里采挖回来的药材山货之类的。左手边的那间则是用来放酒以及其它杂物的。

    堂屋有两进深,上下两厅之间有一口四方天井,采光明亮通透。靠门的下厅也叫门厅,角落里放着鼓风车,脱粒机,塑料布等杂物。

    中间的天井下沉30公分,四边沿口采用20公分的实芯石条收口,石条边角倒圆弧角防碰撞,其它部位则采用3公分厚的石板铺贴,天井下还摆放着好几盆用土坛子栽种的万年青。

    上厅比下厅抬高了二十公分,上厅也叫正厅,可以从天井两边的抄手房廊通过。上厅正面墙上设神厨,安置祖先灵位以及本宅龙神伯公位,左右两侧还贴着好些符纸。神厨前置长条形祭台,放置香案,祭台前置方形供桌,放置果盘等贡品。

    上厅中间则摆放着五件套的木制茶几桌椅以及电视柜、博古架等,平时都是在这里休息、招待客人的。

    堂屋两侧有房廊通往东西横屋,横屋的布局都是三室加一横厅,同样都留有一个小点的直长天井作采光通风之用。

    东屋是主要的生活空间,并稍微做了一点改造,厨房、浴室、卫生间、谷仓等,以及平时吃饭的饭厅都在这边,而西屋的厅室一般都是留作客房用的。

    整座老宅占地五百多平米,由于一直住着人,做了一定的修缮改造,所以房子依旧保存得很完好,不像村子里的那些老房子,两三年没住人就已经衰败破烂了。

    只不过由于以前经济条件不允许,老宅的现代化改造不太明显,比如现在村里很多家庭都开始使用的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电器,张浩家里都没有添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