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故乡的风景-《我有一个宝葫芦!》
第(2/3)页
而张浩的老家长乐县又是吊车尾中的吊车尾,属于省级特困县,境内山脉层峦起伏,南北走向,四周高中间低,县域内因山区气候地理等原因形成了众多溪河。
这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扶贫政策的支持,全县实现了村村通,农业发展和旅游开发也初见成效,经济状况倒是比以前好了很多。
最起码就张浩所知道的,他们村里大部分人都住上了小楼房,有点存款的还在县城或市区买了房子,只有少部分人还住着老瓦房,张浩家就是其中之一。
长乐县也是一个人口大县,3200多平方公里面积超过150万的人口,但省城三角区域的虹吸效应太强,导致常住人口还不到90万。
而且面积虽然不小,可是人均可耕种面积却不大,山地丘陵占了绝大一部分。像张浩家里4口人就只分到两亩多地的水田,屋前屋后的山地旱地倒是分了不少,有近十亩,大部分都种上了各种果树或竹子、杂树,也是他家里最大的收入来源。
长乐县位于嘉州的西南面,本身也是嘉州通往省城的门户之一,两地高速公路畅通无阻,开车差不多四个小时就能到达,坐大巴车的话就要慢一点了。
其实从省城到嘉州在去年就已经通了高铁,只不过高铁站建在市区,而从市区到张浩的老家长乐县安阳镇还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所以对于张浩来说,还是直接坐大巴车回家更为方便,省去了转车的麻烦。
大巴车下了高速,驶入县道,继续一路向东,沿途只见群山逶迤,绿水蜿蜒,树木葱郁,野花丛放,山区偏僻小城的风光一览无遗。
或许是因为以前生活所迫,脚步匆匆,而如今有所依仗,了无挂碍,看着这一路熟悉的山景水色,张浩心中莫名的产生了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轻松自在之感。
大巴车进入长乐县境内后,就开始陆续有人下车了,走走停停的耽误了不少时间,终于抵达安阳镇了。
张浩的老家南福村,就坐落于安阳镇西南部,和安阳镇隔河相望,相距约十二公里,回到镇上,也就意味着张浩即将到家了。
……
在桥头的停站点下车后,张浩随手招来一辆摩的,坐上摩托车便突突地开上石桥,向河对岸驶去。
横过石桥,河风阵阵,不禁让后座的张浩眯起了双眼。
桥下的河流叫琴水,自西南流向东北,于下游的县城汇入程江,最后再流经市区。
而这座大桥则叫安阳石桥,全桥四个大拱,长236米,宽6米。整座大桥没有用一枚钉子和一条钢筋,桥柱、桥面、栏板、台阶、桥头堡,全部采用花岗岩块架造而成,历经沧桑依旧坚挺如初。
长乐县素有“工匠之乡”的称谓,历来能工巧匠辈出,在石业、铁业、木业、酿酒、建筑方面都颇有建树,其中最为拿手的石匠技艺,从这座石桥中就可见一斑。
当然,石桥虽坚固,但不管承重还是宽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终究有些限制,所以前几年又在下游三公里处建造了一座双车道的新大桥。
十二公里的路程骑摩托车也不算多远,可山区的公路弯多路窄,不是经常走的人车速也快不起来。
通往村里的路上,两旁都是苍翠的低矮山丘,没有大片广阔的耕地,水田旱地东一块西一块的零散分布着,一条单车道的水泥路就在这群山脚下之间蜿蜒而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