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1章 活着就很不容易了!-《我的极品兵王老婆》


    第(2/3)页

    而比这位老人更惨的,是稍后讲述的一个盲人。

    她一出生就看不见,属于先天性的盲人。

    因为看不见东西,她根本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所以注定只能当文盲。

    没有文化和本事,别说工作赚钱了,就连正常的社会交往都困难,要嫁人也是嫁给家庭条件不太好的。

    毕竟条件好的,谁又看得上一个盲人呢?

    也因为根本看不见路,‘盲道’这种东西只是听说过,但从来没用上过。

    现实中,盲道确实是有,但基本都是奇葩设计和胡乱施工。

    道路两旁的人行道上,盲道不连续、不平整,经常会有障碍物遮挡、雨水井窖盖子隔断。

    很多时候还有人为造堵,乱停车的、摆摊的,根本就让盲道毫无作用。

    即便人行道的盲道可用,但横穿马路的斑马线,可是没敷设盲道的。

    盲人看不见斑马线和信号灯,过马路依然危险。

    至于什么导盲犬,那哪儿是她能买得起的?

    虽然知道自己想去哪儿,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走。

    跌过无数跤、摔了太多跟头,干脆就不出门了。

    因此要是没人陪同,她和国内其他一千多万盲人一样,根本不敢出门。

    即便走丢了、被撞了、被偷了,也根本不知道。

    而相比之下。

    语言和听力障碍的残障人士,在出行这一方面,是要好一些,毕竟他们眼睛还能看见。

    可生活中,依然有太多的不便。

    读书难,绝大多数学校都不愿招收残障人士,因为太麻烦。

    个别学校即便招收了,残障学生也容易被区别对待,甚至遭遇歧视。

    只能去特殊学校读书,但残障人士多、特殊学校少,这便导致他们绝大多数没知识没技能,进而导致他们‘就业难’。

    几乎很少有企业,愿意招收残障人士。

    就像听力和言语障碍的,不能打接电话沟通客户,连和同事之间的工作交流都困难,就算想做不用怎么沟通交流的工作,那也要有相应的技术,都没怎么读书的他们,能行吗?

    当然。

    最惨的,还是多重障碍和精神障碍人士。

    人活于世,听说读写,是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肢体上的不便,还能通过器械或家人帮助,加以克服。

    但如果听不见又看不见,想要在社会上生存,那就真是恼火了。

    至于精神障碍……

    在不少地方,人们对精神障碍的人,都是谈之色变、避之不及。

    在很多人眼里,他们行为另类、思维怪异、举止无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危险举动。

    加深人们恐惧和厌恶情绪的,还因为一些案子。

    人们经常误认为,有精神疾病的人,犯罪不用负责任,杀人也不犯法。

    各种思维惯性和意识偏颇,造成人们对精神障碍人士,没什么好印象。

    精神病、神经病、脑残、弱智、智障……

    有太多太多贬损词语作为称呼,足以可见人们的态度。

    就算是家人,也缺乏必要的关怀和尊重。

    偶尔会有新闻爆出,某某精神残障人士,被其家人用铁链拴住,囚禁圈养多少年。

    另外。

    残障人士不仅是生活不方便,有时候还特别危险。

    有人专门招收、抓捕残障人士,通过打骂威逼的方式,强迫从事繁重体力劳动,要是失去劳动能力,就制造矿难、车祸之类的,谋财害命。

    还有人控制残障人士,利用他们的悲惨,让民众同情施舍,从而获得不菲收入,一次次的消耗民众的同情心。

    ……

    听着残障人士或其家属的讲述。

    唐馨和白凤玲,都伤感不已。

    残障人士数量庞大,但生活中却很少遇到。

    不是他们不想出门,不想融入社会,主要还是因为身体条件不允许。

    肢体障碍的出门太麻烦,听力障碍的出门太危险。

    精神障碍的要么被隔离在医院,要么被囚禁在家里。

    语言障碍和听力障碍的,如果不交流,也不知道他们有残障。

    因此。

    这也就造成生活中,很少看到接触到残障人士。

    偶尔看到的,也是行乞之人。

    而想要帮助这八千多万残障人士,也很难。

    单纯给予经济物质上的帮助,并不能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处境。

    就像给眼瞎的盲人再多钱,也没办法帮他,看到这个绚丽多彩的世界。

    有钱也不能让耳聋患者,听到这人世间各种美妙动听的声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