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让利与厨具-《李二:收手吧!大唐已经无敌了》


    第(2/3)页

    毕竟隋朝以前,    尤其是两晋时期,    门阀士族的势力可谓是达到顶峰,在东晋甚至是“王与马共天下”。

    一般来说皇位传递属于是世袭制,下面官员并没有世袭一说,    但门阀士族的权力大了以后,已经实质性的垄断了朝廷官员的人选,    可以说也属于是世袭了,    因此造成了“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皇帝是世袭制,下面的朝廷大员也是世袭制,    这还得了,分明就是臣权与君权分庭抗礼甚至臣权压制君权的情况,所以隋朝开始出现了科举制,    打破了门阀士族的这种垄断,    使权力不可以世袭,    使寒门子弟子弟有机会成为朝廷大员,    是既打压了门阀士族,又加强了君臣集中,    可谓是一举两得,因此科举制度可以一直延续下去,成为历朝历代必定的一种制度。

    当然科举制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君权集中,    但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    再好的制度,也有其漏洞所在。

    诸如到了朝代的中后期以后,    请托和投献风气大长,经常是考生还没有考试,    就已经定下了名次。

    举子们的名次压根不是靠真才实学得来的,    而是由考官和当朝的权贵人物提前内定好的。

    目前李二就担心这种情况,像发展到这种境地,    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再好的制度,    如果落实贯彻不了,    让人找到漏洞之处,那么也是一个失败的制度。

    像糊名制和摘抄的操作能够一直用到他前世的那个时代,是有其优势的,    所以就算拿到现在让他出厂早了一点,    也应该适用。

    果不其然,李世民和李承乾听完李跃这话之后,    顿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惊喜来,    李二更是把糊名和摘抄二字说了好几遍,可就在说了好几遍后,却又突然沉寂下来。

    李承乾见此情形心头也是一沉,“父皇,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妥?”

    李二叹息一声,道:“糊名的确是个好办法,而且用这种办法能够录取到真正的人才,只是在我大唐要实行起来,却是有一定的难度。”

    李跃对目前朝廷里边局势倒是了解的很,也是因此他才选择外出办学,将最初的这一段混乱时间规避过去。

    听完李二的话后,他也立马意识到这个糊名制的问题,比如最为重要的,    糊名制是否能够推广开来。

    目前的等级思想还是有些严重的,李二和李跃两人都知道,    他提出的这个糊名制很好,可想要真正推行开来,    恐怕会有极大的阻力,    毕竟很多支持李二的新兴勋贵也指望自家子女这次在考试中捞取点好处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