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9 这是怎么了-《那年1981》


    第(1/3)页

    没错,老呜一家确实是没戏了。

    他们筹不到交承包费的钱——虽然黄秋艳认为,只要能筹到钱,交了承包费,她一定有办法让木器厂开始盈利的。

    因为经过这半年的经营,她已经学会了如何让木器厂赚钱。

    说白了,前边半年的亏损,权当是交学费了。

    现在什么都学会了,就等着赚钱了,却好像再也没有机会。

    黄秋艳让公公去跟镇领导商量,承包费能不能先欠着?

    镇领导终于感觉,吴光荣说话,有点太儿戏了吧!

    去年大包大揽,大吹大擂。

    这刚刚半年的功夫,连承包费都交不上了!

    还要欠着!

    简直是笑话!

    交不上承包费,镇上收回厂子就是,还有什么可说。

    但是,在清点资产,交接厂子的时候,镇领导有点傻眼。

    他们感到相当不解,短短半年的功夫,吴光荣不是在经营木器厂。

    而是在囤货。

    就像这半年来只管生产,从来不卖一样。

    怎么积压下这么多的家具啊?

    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在吴光荣承包交接的时候,厂里几乎没积压的库存。

    很明显,他们生产的家具,老百姓不认可。

    镇领导让负责交接的工作人员出去一打听,果然如此。

    而且不仅仅是不认可的问题,而是有的老百姓一听夏山木器厂的家具,直接开骂。

    都骂到祖宗十八代去了。

    对此镇领导做出指示,承包之初有多少库存,就留下多少库存,其他多余的存货,让吴光荣自己处理。

    于是,吴光荣承包了半年的木器厂,收获颇丰。

    太多粗制滥造的家具砸在手里。

    放都没地方放。

    求爷爷告奶奶,先放在木器厂最后边那间大仓库里边。

    都堆积如山了。

    另外一个收获,就是吴光荣倾家荡产不说,还收获了大量的外债,包括还不上的银行贷款。

    承包之初借的那些钱,他拿什么来还啊?

    现在整天都是来他家里要债的。

    可以用门庭若市来形容了。

    好多人为了讨债无所不用其极,态度多恶劣的都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