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庆明帝冷声道,“他已经是首辅,总理朝政,还想将兵部彻底攥到手里。如此,岂不是大周的武将文臣都受他统管,这大周,也要成王家的了。” 赵承渊微笑,“总归是自己人,现在是多事之秋,稳妥些没坏处。” 庆明帝:“罗尚书稳妥了一辈子,你以为会是他将兵符密文外泄的?” 赵承渊道,“工部虽制造兵符,可各军营甚至不同驻地守军兵符各有不同,工部并不清楚哪个是定北军契州的兵符。是以,密文泄露,只能是从兵部。” 庆明帝摩挲着玉扳指,良久之后,方道,“也不见得。兵部可是内阁首辅统管,一切奏折文书镇国公都可以过目。” 赵承渊笑着摇头,“皇兄该明白,最不会和三皇子合谋的,便是镇国公了。” 庆明帝道,“太子在边城,边城缺兵少将,镇国公担心自己的外甥出事,临时与三皇子达成一致又有何难?” 赵承渊道,“既然二人是临时达成一致,必然是互帮互助,如今三皇子身陷囹圄镇国公又颇为落井下石,便就说不通了。那么三皇子冒险去为太子解困又是为何,以德报怨?他去年可是被太子亲手送进的诏狱,岑家被抄斩、德妃之死,太子或多或少也脱不了干系。” 庆明帝蹙眉,二人之间如此大的生死仇怨,三皇子哪怕心胸再开阔,恐怕也难以说服自己冒险去帮太子。 “这么说来,你是以为,三皇子和罗尚书合谋?” 赵承渊道,“既然三皇子和镇国公合谋解释不通,那只能是和罗尚书合谋了。” “那他们俩合谋冒险出兵,又是为何?三皇子此时就不记恨太子了?” 赵承渊笑道,“这个臣弟也没想明白,不过总比前者更合理可信一些。” 庆明帝看着他,“朕还以为,你不会帮王家。” 赵承渊道,“臣弟曾以为,太子不会帮安陵候府。西北一战,臣弟对他刮目相看。” 庆明帝起身,踱着步子,“太子心性坚韧,也出乎朕的意料。只是,国法人情,不可混淆。你即便要还人情,也不可拿国事来还。” 赵承渊笑着起身,“所以,皇兄还是莫要问臣弟国事为好。现下臣弟没原则得很。” 庆明帝摆手,“罢了,你身子还没好利索,早点回去歇息吧。” 赵承渊负手出了御书房。 庆明帝淡看了吴俭一眼,“晋王说的,你可信?他当真在回报太子?” 吴俭呵呵笑道,“晋王似乎还是颇不喜镇国公,不过对太子,倒的确是投桃报李了。” “怎么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