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果我手中也有伞,那肯定是扔掉雨伞,跑,或者就地打滚……” 对! “你们说的都对!” 但是! “李伟、陈萍萍、吴建国和宋鹏程……为什么没有跑?” 张耀明、兰峰、王健所有人也都反应过来。 是啊,这四个人为什么没有跑? 不论是什么情况,身体内部燃烧也好,还是外部原因导致的燃烧也罢。 四个人为什么不跑? “会不会是因为当时的火势太猛,瞬间就烧死了他们?” 陈言摇摇头,看向说话的王健:“就算是当时的火势非常大,非常猛烈。” “可是,四个人也不该一点反应时间都没有啊。” “再说,他们不仅没跑,甚至没有发出求救声。” “或者,连滚地试图灭火的本能也没有。” “这不科学!” “是不是……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在大火燃烧的时候……发不出声音或者试图灭火?” 兰峰知道陈言的意思。 四人死亡的时候,事实就是他们没有发出求救声,也没有主动的灭火动作。 那么,为什么? 陈言看向兰峰点点头:“对!” “凶手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在宋鹏程死亡前,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咔嚓,照片切换。 “大家看这里。” “这是宋鹏程尸体残骸的下肢,他的腿上,有呈现网络放射性的焦痕。” “这种情况,一般只有高压电击后,电流过大,蛋白质焦化,才会产生。” “所以,我怀疑,死者在身体起火前,就已经被高压电击穿。” “身体和大脑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所以,四人才没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求救或者灭火的反应。” “因为,在他们起火之前,已经处于僵直麻痹状态。” 咔擦。 视频播放。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视频中看到的,四人都是微微僵硬后,直接起火焚烧至死的原因。” 关闭投影。 陈言坐回主位:“当然,这一切只是猜测。” “雨伞中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引发的爆燃,鞋子里是不是真的有电击装置……” “都要等验尸报告佐证。” “还有,王健在吴建雄家里发现的鞋子和雨伞,只要检查结果出来,就能证明我的猜测是不是正确的。” …… 但是,陈言明白。 就算他们弄清楚了四人自燃的原因是什么,也仅仅是解开了一半的谜题。 关键是,对方是谁。 为什么要这么做。 凶手既然如此周密的策划,费尽周折,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杀人。 背后一定有原因。 弄清楚杀人手法,固然重要,陈言可以安排人从爆燃材料、高压电装置等方面去着手寻找凶手。 但是,杀人动机,更加重要。 自燃,和用刀子捅死,没有区别。 都是杀人。 只不过是手法隐秘,诡异罢了。 关键是,要捋顺整个案发脉络。 而为什么杀人,是第一步。 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就在众人等待尸检结果,还有吴建雄家鞋子和雨伞化验结果的时候。 其他消息也陆续传来。 首先是宋鹏程使用的新雨伞和鞋子的线索。 兰峰安排的一组人员,具体负责相关线索和走访。 “宋鹏程使用的雨伞来了查清楚了,是买食用油送的。” “食用油?” 陈言微微一怔:“八三牌食用油?” 汇报的侦缉员神色惊讶:“额……报告陈队,确实是八三牌食用油。” 果然。 “你接着说。” “根据宋鹏程妻子的口述,宋鹏程是大概半个月前,下班的时候,在家门口买的食用油。” “卖油的送了一把伞。” “就是,宋鹏程自燃时候使用的那把雨伞。” “鞋子呢?” “这个也有结果了……” 负责的侦缉员调出一个监控视频。 宋鹏程家楼门口的。 而且,正好是宋鹏程修鞋时候的视频。 “这个是11天前的视频。” “一个流动修鞋匠,给宋鹏程钉的鞋钉。” 修鞋匠! 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 只是,视频中的修鞋匠,依然背对着摄像头。 头上带着遮阳帽,干活的手上,有手套。 “还是他!” 张耀明看着视频中熟悉的背影,脸色凝重。 “陈队,这个人……现在看来,有很大的作案嫌疑。” “即便不是直接作案者,也一定是案件关联人。” 陈言点点头。 巧合多了,就一定不是巧合。 这个修鞋匠,目前是专案组发现的,和几名死者,都有接触的唯一一人。 虽然,陈言他们没有李伟、程萍萍、吴建国直接接触这个人的视频证据。 但是,根据三人家周边修鞋铺的推断,是能够确认接触逻辑的。 毕竟,三个人都修鞋,但是都没在修鞋铺,附近又刚刚好有这么一个修鞋匠。 用排除法,就知道,鞋子一定是这个人修理的。 “还有其他情况吗?” 侦缉员摇摇头:“宋鹏程那边暂时没有发现。” “我们走访了宋鹏程的邻居、同事,还有部分亲属。” “都反应这个宋鹏程,为人谦和礼让,在单位的人缘很好,也非常得领导赏识,这次把他派去丰县,就是为了增加履历,准备提任科里副主任医师的。” “他家住的高层住宅,邻居之间都比较陌生,但是,根据邻居反应,每次见面,宋鹏程都是点头打招呼,没听说跟谁有矛盾。” “目前关于宋鹏程的信息,暂时就这么多。” 修鞋匠,再一次进入了专案组的视线。 不过,这一点,王修睿那边已经在全力追查修鞋匠的踪迹。 暂时还没有结果反馈。 “兰队长,食用油的追查好情况怎么样?” 食用油,已经两次出现在陈言视线内。 第一次,是李伟在殡仪馆,从快递小哥那拿来的食用油,还有雨伞。 而这次,宋鹏程接触雨伞,又和食用油有关。 其实,这里应该是凶手的一个心理策略。 他的根本目的是,要受害人拿到雨伞。 但是,如果直接送雨伞,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猜疑。 买食用油送雨伞就不同了。 花了钱,有了便宜占,大多数人都会选择。 可是如果直接送雨伞,人家还怀疑,假的吧。 是不是有什么骗术啊。 直接送雨伞,然而容易引起警惕心理。 “陈队,食用油刚刚传来消息!” 咔嚓。 兰峰打开投屏。 “我们已经追查到了当时给李伟送外卖的小哥。” “根据他的描述,他实在滨江路36号,一家粮油店,拿到的食用油。” “还有雨伞,但是下单的人没有通过软件联系他,而是通过电话直接让他过去接单的。” “报酬也是现金,一百块。” “我们已经勘察了粮油店附近,没有发现监控。” “对方使用的电话号,是一次性的,只使用了那一次。” “甚至,我们追查到了当时外卖小哥收取的100元纸币,没有发现上面有异常的指纹。” “对方非常细致,纸币上的指纹,全部擦除,只有外卖小哥一个人的指纹。” 陈言对此,并不意外。 幕后的凶手,策划的时间不短。 甚至,应该不是一年两年都能够满足的。 首先是修鞋匠。 这个人,对李伟、陈萍萍、吴建国乃至吴建雄的住所附近,都非常熟悉。 尤其是对监控的布置,每一次都能找到监控的死角。 要知道,监控布置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对方竟然能够躲避所有监控,可见其熟悉程度。 可见其谋划的时间。 所以,食用油这方面,没有发现线索,是在陈言预料之内的。 目前,所有突进的线索中,还有两条没有反馈。 一个是举报李伟当年大炼活人的事情,兰峰的小组还没有发聩信息。 一个就是吴建国办公室中,能够有可能接触到他雨伞的人,还没有查出来。 这两点,陈言最重视的是第二点。 吴建国的雨伞,是所有四人雨伞中,唯一不是他亲自拿到手的。 而是养老院配发的。 这样一来,凶手不可能在养老院配发雨伞之前,做手脚。 除非他能准确将有问题的雨伞,配发给吴建国。 当然,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比如,吴建国的办公室主任如果是凶手,那么,就完全有这个可能。 而剩下的一种可能,就是有人调包。 把吴建国办公室内,没有问题的雨伞,调包成有问题的雨伞。 如果能够找到这个人…… 也许,到了那个时候,一切的谜题都将揭底。 现在,就看对方留下的蛛丝马迹,能够坚持多久! 三小时后。 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会议室。 再次召开案情分析会。 宋鹏程的尸检报告终于出来了。 专案组,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份报告复印件。 第一行字。 死亡原因。 电击死亡! 怎么可能? 专案组的人,所有的人脸上都挂满了不可思议! 李伟、陈萍萍、吴建国,三个人,都死于雨天的自焚大火之中。 而同样死法的宋鹏程,死因竟然是电击至死。 “陈队……这这这……” 张耀明拿到这份事件报告的时候,大脑都短路了。 这特么怎么可能? 不符合科学啊。 人明明是烧死的。 可是,尸检的结果……竟然是电击死亡! 就在三个小时前,他们虽然听了陈言的一些列猜测,但是,那只是猜测。 而现在,活生生的证据摆在了专案组面前。 负责尸体检验的内勤侦缉员叫秦怡君,是一个中年女子。 “张队,陈队,”秦怡君亲自再给众人讲解尸检报告:“死者参与尸体解剖后,里边有明显的电击痕迹。” 咔嚓。 投屏切换。 “这一张图片,就是宋鹏程残留尸体的切面图,大家看这里……” 切面图片中,是一条呈现放射性的网状焦痕。 “这条痕迹,从死者的两条大腿延伸,一直向上,对死者身体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腹部内的脏器,已经被击穿,还有碳化的痕迹。” “尸体的上半身,虽然已经焦化消失,但是按照这种程度的电击伤痕来推断……” “死者在自燃的之前的瞬间,就已经被电击而亡了。” 秦怡君的解释,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自燃,现在看来,应该是一种掩饰,或者说仪式。 对方真正杀人的手段,竟然是电击。 “陈队……您是真牛逼!” 一旁的兰峰,此刻起身,一脸震惊的看向陈言。 兰峰很少有佩服的人。 他这个人的脾气,在整个丹市侦缉队都是出了名的。 就认办案能力强的人。 本身,兰峰就是丹市侦缉队办案能力最厉害的。 这些年,也破获了不少案子。 但是,就因为脾气臭,和上级闹不到一块,始终是个普通侦缉分队的办案组组长。 一直到张耀明来了丹市侦缉队。 兰峰才成为了侦缉分队队长。 但是,即便是张耀明,兰峰也是爱搭不理。 没别的,他认为张耀明的办案能力不如他。 可是,对于陈言,兰峰是真的服了。 这才来了丹市几天的功夫。 两天一宿而已。 案件推进的速度,让所有人都惊讶。 而且安排的工作,井井有条,线索、细节的分析,非常到位。 自己这边,就是去执行命令就好。 这一点,让兰峰工作起来非常舒服。 但是,案件扑朔迷离,可以说兰峰在这几个案子中,看不出一点关联性。 可是,现在呢? 雨伞、鞋子、修鞋匠…… 三个重要的线索已经串联起来。 陈言甚至已经模拟出了凶手作案的手法。 而现在,宋鹏程的尸检报告,也验证了陈言的猜测。 怪不得上边派人家来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