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他正在南阳府的大地上施行一种新的模式。 老营以名义上是“屯田”的形式,实际上是后世“集体农庄”或农业工人的模式集体劳作,还是按照一户二十亩,一个村子就是两千亩,每户由本部发放一定的薪饷,所产粮食除去本村的粮种和口粮后,全部上缴。 而更多的当地人依旧是发放新田契、缴纳田赋的形式进行耕种。 明面上,龙十三同老营的青壮说的是,“兵荒马乱的,无法保证是否能在这里长期待下去,于是就这样安排” 于是,老营的青壮们就无话可说了,不过当他们真正投入到劳作中去时,很快就发现了这种模式的好处。 二十亩土地,看起来不多,不过若是没有耕牛、耕马,光靠人力来完成,那将是一个极其艰巨的工作,而就算有了耕牛、耕马,也需要十日左右才能最终完成。 在耕作时还好一些,如果到了收获,依着此时完全靠着人力的条件,将更是一个极为辛苦的工作。 但如果是一个村落的一百户人家,其中至少有一百个能够使用耕牛或耕马的壮劳力,村长将其合理分配到田地里后,一个人一头牛每日就能完成两亩地的耕作,一百人就是两百亩,两千亩土地十日就能轻轻松松完成。 正式播种时,一人在前面驾驭耕牛,次一些的劳动力在后面播种,壮妇在家里做饭,同样高效的很。 插秧时,其人多的好处便更是显现出来。 而若是到了收获季节,人多的好处就更是显露无疑。 当然了,人一多,必定有人勤快,有人偷懒,这在后世也是常见的事,这就需要合适的考核机制来配合才行。 眼下小强师属于造反的队伍,四周强敌环伺,老营的青壮肯定没有偷懒的,但若是到了承平时期就不见得了。 不过龙十三依旧坚持施行了这一模式。 因为他知道,在中国古代,每一个王朝,在开国时,都能做到人皆有田,岁有余粮,到了中期则勉强够食,而到了末年,必定会出现土地大规模兼并,农户大多成为佃户的景象。 那时,就不是勉强够食了,稍有不慎,就会饿死,若是碰上天灾人祸,那就是民变的前兆。 这个周期从古至今从未打破。 龙十三不想再踏入这个循环了,虽然只是模拟器世界,但他依旧想尝试一下新的办法。 不过,纵使有这个想法,想要长久地实施下去也并不容易,唐代的府兵制,明代的军户制一开始何尝不是如此?那时还有官产,类似于后世的国有农庄,但到了最后连官产也有人霸占。 于是,光靠简单的“集体农庄”制是不行的,必须还有更妥帖的办法配合才行。 但眼下,显然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