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占春彻底击溃了北逃的祖大弼部,武力值再次上升1点” “此后其五项赋值分别是:86、64、80、80、70” 龙十三决定同时对地方三座大营展开进攻: 自己亲领的第一旅进攻还有步骑三千的刘良佐大营; 贺金龙的第二旅进攻邓玘大营; 武大定的第四旅进攻洪承畴部,为了支援该部,龙十三从第一旅、第二旅各抽调了一百五十火铳兵,从第一旅抽调了五十炮兵加强该旅的远程进攻能力。 李占春的五百骑则在战场外围警戒。 不过....... 就在龙十三的部队正在依次展开时,邓玘突然反悔了。 他没有困守大营,而是从大营的另外一座大门出来了! “我的白杆兵适宜在野外作战,如今困守大营,岂不是作茧自缚?” 况且,自从祖大弼败绩后,陈新甲立即意识到自己是没有能力击败小强旅的,既然洪承畴又回来了,赶紧将指挥权全部交给他吧,非但如此,还将邓玘的张云鹏的一千白杆兵也交还给了邓玘。 邓玘豁出去了,率领三千白杆兵倾巢而出! 不过,这一次,邓玘没有让张云鹏担任先锋,而是让杨遇春带着一千人处在最前面,张云鹏的一千人次之,自己带着一千人殿后。 所谓白杆兵,不要以为他们就一杆长枪就没有别的武器了,事实上,邓玘的白杆兵由于全部来自土兵和彝兵,除了人手一杆用白蜡杆制作的长枪外,一部分人还带有苗刀,另外一部分人则配有弓箭。 于是,当邓玘的三千白杆兵展开攻势时,一部分人还可以使用步弓进行抛射压制,在遇到不利于长枪施展的地形时,也能用双手苗刀突前。 这才是白杆兵战斗力所在,否则光是清一色的长枪兵,依着明军那并不多的操练水平,想要在与满清精锐步军中占据上风显然是不可能的事。 邓玘的这个做法,并没有引起洪承畴、陈新甲的不满,因为他们也知道,让在野外战力强悍的四川白杆兵依托着草草扎就的木制营垒防御确实有些浪费。 与此同时,得知邓玘部出营后,龙十三、武大定对另外两座大营的攻击也暂停了。 胜负手,又交到了白文选的长枪兵身上。 按说,龙十三应该将从未独立出战的第四旅白九儿部拉出去与邓玘作战的,可连他也没想到邓玘在这种情形下还能主动出营作战。 虽然邓玘的军纪极度败坏,但看在他敢战的份儿上,龙十三也愿意成全他。 当然了,白文选不是独自迎战的,他还有龙小石的火铳兵,还有五十名炮兵。 与邓玘将自己麾下最为悍勇的土兵(土家族)出身的杨遇春部放在最前面不同,贺金龙的第二旅步军却是以龙小石的火铳兵和炮兵打头,白文选的长枪兵殿后。 如同那练了很久的西班牙大方阵一样,如此的布阵实际上是考验火铳兵/炮兵与长枪兵之间的配合能力了。 双方都在移动! 邓玘所部军纪败坏,那是面对百姓来说的,到了战场上,邓玘的三千白杆兵整容严整,进退有序,随着这些土兵嘴里喊着他人听不懂的骂人话语,士气也在逐渐提升。 渐渐地,双方的距离已经抵近百米范围! 此时,龙小石已经能看到杨遇春部最前面的白杆兵的模样了! 都是清一色的明军打扮,棉甲、铁盔、长枪,但与龙十三的长枪兵相比还是有些分别: 白杆兵手中的长枪确实是清一色的白蜡杆,这种枪杆在雪后的天气里反射着令人心悸的光芒。 土兵普遍身材不高,但一个个相当精悍。 古时的人们出行、运载货物除了少数人能够利用畜力,绝大多数人都是靠一双手、一双脚和背脊。 在这种情形下,人的气力、耐力会比后世大得多,就算到了后世,在农村里,一个身高只有一米六左右的常年干活不辍的年轻汉子可以轻松背起两百斤重的东西到几十里外的地方。 而这样的人看起来并不高大强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