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树大招风-《重生之工业狂潮》


    第(3/3)页

    首先,东华在国内几乎没有上市公司。

    其次,东华的债务规模非常低,从国内几大行报上的数字看,东华在其它行的欠款不超过50亿。

    银监会的负责人也评价说,东华掌控的隆兴银行,内部运行状况良好。

    东华系从隆兴银行获得的融资规模也不大,不超过100个亿。

    简单的说,东华这10年,就是走了一条自我造血、自我循环、滚动发展的路子。

    各大行几乎查不到东华的财务违约记录,只有别人欠东华的钱!

    当然,对一个企业集团的风险评估要包括多个方面。

    那位专家就在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其实,在座的诸位都是经多见广之人,他们的见识不比专家差。

    许多人对东华印象不错,但他们不缺乏风险意识。

    正如这个专家所说,企业膨胀到一定规模,就有天生的风险,他们甚至会操控国家的政治、舆论、政策。

    裹挟民意,大而不倒,在一些小国,国家被财团把控情况经常出现。

    东华会吗?

    似乎还没到那一步。

    东华几乎就是华夏民营企业的典范,不欠国家税款,不拖

    工人工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处处当标杆。

    近些年,东华与国内其它企业也经常出现矛盾和纠纷,比如与鹿钢、与海油、与北钢的合作,最后都能呈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当然,背后黑东华的也不少。

    比如东华的薪酬待遇,常常与跨国企业看齐,比国内同行高一大截,让大伙吐槽不已。

    还有东华的技术迭代,让许多人拍马不及,本来平稳的产业,一旦东华挤进来就弄的鸡飞狗跳。

    特别是金融领域,隆兴的余额宝、长短债等理财产品对几大行的业绩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最近反映最多的就是:东华不顾大局、独树一帜,弄了个钢铁联盟,还裹挟民营钢铁企业与国企掰腕子,挤占了大伙的市场空间。

    在国内钢材这么旺盛的情况下,保钢、安钢、潘钢等企业竟然业绩平平。

    这样一个民营企业,要不要收拾?

    /76/76967/31311298.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