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被改志愿-《重生之工业狂潮》


    第(3/3)页

    会由招生办通知那些学生,征求他们的意愿,问他们是否选择来工职院学集成电路设计,如果没问题就发录取通知书。

    不过,这个专业招收的人数有限,我们先招60人,明年看情况再扩大范围。”

    陈海燕又问了句:“那二哥,入学后能不能调整志愿?”

    陈立东一愣,问道:“你想换志愿?”

    “不是,我有几个要好的同学都跟我一起报了传感器专业,我想问问他们,如果可以的话,跟我一起去学集成电路。”

    陈立东说了句:“哦,如果只有几个人的话,应该不成问题。

    其实,在大一都是先学基础课,学高数、语文、英语,咱工职院的学生要学华夏工业史,燕京分校各专业要学计算机基础。

    到了大二才增加其它专业课,到时候我们再商量。

    对了,我来嘎尔姆了,你需要带啥东西不?给你买回去。”

    陈海燕说:“不用了,我过几天也去嘎尔姆,去看盐桥,看南八仙。”

    陈立东问:“跟谁去啊?”

    陈海燕说:“我同学啊。”

    陈立东嘱咐道:“那你跟雨墨说,让她安排人跟着你。”

    陈海燕说:“不用,我联系了蓝宇旅行社,由旅行社安排导游带我们过去,你就不用操心了。”

    听着那头挂了电话,陈立东摇了摇头,心说这妹妹跟未来一个毛病,喜欢张罗。

    另一世,陈海燕在石市上的大专,毕业后安排到孙集镇统计工作。

    工作上只能说一般般,在陈立东重生前还负责统计业务,只干到正股级。

    正股级大概相当于村支书的级别。

    但是陈海燕情商不错,为人处世随和,但有个毛病就是:离事近、爱操心、好张罗。

    如果能力有限的话,张罗事就容易瞎操心、惹人厌。

    可这一世,老陈家长出了东华这棵大树,身家已经几百亿,还真不怕事儿多。

    当今社会,钞能力越来越受人追捧。

    如果陈海燕愿意折腾,陈立东也想培养妹妹放开手脚做些大事。

    也算培养年轻一代吧。

    两位老的已经不大掺和事了,陈立东只能在其他人身上打主意。

    现在的陈树俭,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在小康楼前的菜畦里蹲着薅草,身上穿的不是东华的工装就是地摊货,孙婕买来的衣服,不是压了箱底,就是被他送了人。

    王桂清也是,曾经有几年喜欢穿金带银,这两年也改了风格,不再穿红戴绿、金光闪闪。

    平时也扭扭秧歌,然后在家里招来一波老太太撸麻雀。

    “撸麻雀”就是打纸麻将,一和(这里念hu)五毛一块,一天下来,输赢二三十块。

    陈立春天天进车间,凭一个中技生的水平做着博士生的事情。

    孙慧娟在忙着建宾馆、开酒店,准备把春华酒店开到各大城市,做成连锁。

    孙婕跑到了川西市,忙活东华工职院川西分校的招生工作。

    这所学校学校前身是川西卫生学校,1994年被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为川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被东华工职院收购。校领导和教职工全部保留,各项工作延续以往。

    不过今年的招生工作有了些调整,因为孙婕要求,学校要为农村培养一批赤脚医生,招生范围面向整个蜀省。

    唉......看着开车的陈天雄,陈立东慨叹:

    一个个都有一摊子事情,弄出个东华,就是让大家四处奔波嘛?

    ps:这章4000字,我就不做2k党了,直接一章发出来,老铁们赏个票哦,耐你们......

    (https://.23xstxt./book/15165/15165672/39122641.html)

    .23xstxt.m.23xstxt.

    /64/64175/19259070.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