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抗洪救灾-《重生之工业狂潮》
第(3/3)页
东华建设注册资本金已经达到了1亿元,除了那些央企队伍,在华夏建筑领域也数得上了。
如果比一比机械设备的数量和档次的话,东华建设恐怕不输于各家央企。
最值得关注的是,东华建设的员工达到了3000多人,这3000多人是签订劳动合同,缴纳各种保险,享受固定工资的正式员工。
当然,东华建设下边也有各个分公司,拿到工程后也要在内部进行分包计量,员工们按计件计量享受绩效工资和奖金。
不同于一般的农民工的是,这些员工多数人虽然也风里来、泥里去,但他们都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
东华建设也对外发包劳务,比如组织东华环保厂区建设、尾矿库泄洪工程时,就将大量劳务进行了外包。
东华建设的员工,有多一半在鹿城这里,正在进行尾矿库防渗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施工,另外几只队伍在燕蓟蓝进行施工,干的是集团内部的工程。
这次赴南方抗洪救灾,东华建设的员工是主力。
不过,赴南方救灾不是强迫命令,而是志愿性质。
除了一些必须留人的工地外,公司给各位员工放了带薪假,员工们先回家休整,然后各自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去柴桑报到。
陈立民由于要处理这边工程上的事情,才最后出发。听了陈立东的话,他又嘟囔了几句:“其实胆小也不奇怪,听说南方死了几千人,最近我的电话都成了热线,有些队长自己不好意思,他们的家属就出面请假,我都准了。毕竟水火无情,咱们的人旱鸭子多,怕水也是正常的。”
陈立东这才明白,原来是建筑公司的中层掉链子。
“你做得对,我们是私人企业,不能用道德绑架员工。行啦,明天就出发了,还有啥事没有?”
“能不能让我带几台机械过去?我们建设公司在南边没据点,啥设备也没有,人过去也发挥不出作用来啊。”
“嘿嘿,我去年就安排人在江城和柴桑收购了两家企业做据点,你放心过去吧,到那里之后要啥有啥。”
重生之后,陈立东始终坚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这个世界只有他一个重生者的话,那他就是最大的作弊者,知道事件的走势是重生者最大的福利。
1998年,华夏多灾多难,最大的灾难就是洪涝。
洪涝发生在南北两端,一个是长江,一个是松花江。
南方的江城已经出现洪峰,陈树俭已经过去安排。
陈立东凭着后世的经验知道,下个出现险情的城市在柴桑。
至于北方,他已经通知孙镇远和表姐夫李爱国帮助地方抗洪救灾。
东华集团已经在内部发出通知,这次抗洪救灾,就是对20多年前全国支援蓝市震灾的回报,东华将不计财力物力。
陈树俭和孙镇远都有决策权,设备、物资、人员、金钱可以就地筹措。
而且,陈立东从开春就安排了编织草片,加工救生衣等应急物资,就是提前应对这场抗灾救援的大战。
在江城和柴桑,陈立东特别安排了两组机械仆从,由陈天一和陈天长带队,两人都具备了使用系统平台兑换设备的权限,只要运作得当,就能做到陈立东说的“要啥有啥”了。
至于内部有人说高层“不务正业”之类的话,陈立东拿个小本本都记下来。
作为系统宿主、地球之子,沉迷于赚钱那就太小儿科了。
陈立东需要志同道合的人,而不是掉进钱眼里的唯利是图者。
谁是朋友、谁是战友、谁是伙伴,危难时刻看得最明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