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文事-《争魏》
第(3/3)页
市面出现了大量书籍。
儒家经典、诗词歌赋,还有宣义司刊印的《司马氏》、《大秦崛起》、《新三国》等等。
名字虽然怪异,印刷裁剪十分粗糙,纸张的质量也很差,但胜在便宜。
一本二十钱左右,中产之家能负担的起。
杨峥还设立书馆,增加各种绘本、小人书,可以租借,三天只收一钱。
若是在书馆读书,则直接免费。
当然,百姓忙于生计,识字的不多,但孩童受到两三年公塾的免费教育,能识不少字。
钻书馆最多就是他们。
另外两个受益对象就是寒门士人和庶族学子了,很多书都被豪强们垄断,寻常人根本看不到,而书馆几乎免费。
后世杨峥有件事记忆犹新,曾国藩看中一本《二十三史》,要价一百两银子,相当于后世一万五千到两万块钱,典当了衣服,借了钱,才辛苦买到,高兴的不得了……
这还是生产力相对发达的清,三国时代一本书的价格可想而知。
老百姓一辈子可能都看不到书籍的影子。
当然,除了简装版,还有精装版的,装帧华美,纸张白皙,棕、墨、糊药都是上等,封面还描以金银线,饰以丝绸锦缎等,由书法造诣高超之人抄写,但这么一本书,直接与黄金等价。
受到士家豪强们的极力追捧。
出来一本,便高价买走一本……
甚至有中原士族专程来订购。
也许看到其中巨大商机,很多科举落榜的士子,不再回乡种田,就在姑臧、长安抄写佛家经文、儒家经典。
士族豪强子弟不屑做这些,却是很多寒门庶族的生路。
现阶段书馆还是赔钱阶段,不过杨峥坚持设立。
一年两年看不出效果,但十年八年,就能对士族豪门形成降维打击。
(本章完)
wap.
/131/131302/31564266.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