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华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也就是那著名的大裤衩建筑。 总台台长正在开着会议,向央视驻巴黎记者站发去自己的命令。 “尽量采访到林晓,如果林晓没空的话,就先采访京大的许继教授,如果可以的话, 也采访一下外国的数学家,但不管如何,不能让林晓抢先被其他媒体采访了,咱们华国人的成就,咱们华国要做到第一个采访的,记住了吗?” “是!” 挂了电话,台长的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了惊叹。 哥德巴赫猜想在华国的知名度太高了, 他也知道这个东西。 而哥德巴赫猜想能有如此大知名度, 也正和当初陈景润证明的1+2有很大关系。 在陈景润那个年代,新华国刚刚起步,国内的一位数学家能够做出如此世界性的成果,显然让每个人都感到兴奋。 于是就这样,人们知道了哥德巴赫猜想,像台长,也在之后了解到了这个东西。 前有陈景润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1+2形式,如今又出了一位林晓将有机会彻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这当然会引起国内的重视。 这不就代表着华国的科学家,越来越兴盛了吗? 台长想起了前段时间,杨老先生对林晓的评价,他当然也知道这件事情,那时他只当是一个老一辈对出色后辈的看好,而此时此刻, 他也不得不对那此时还在巴黎的年轻人送去祝福, 然后在心中感慨一声:“厉害的年轻人啊。” 这是一个值得他们加大力度去树立的榜样。 …… 而不只是央视,关注这件事情的媒体太多了, 毕竟那可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尤其是这个主人公曾经因为在德利涅教授的评价下,在国际上都引起过一番讨论的年轻人。 于是国际上许多知名平台,都议论起了这件事情,知名媒体们,也都想去采访林晓。 然而,最终这些媒体们都发现自己联系不上林晓,给林晓打去的电话,全都没有被接通。 这让他们都没有办法,大概,林晓正忙着,没心思去接他们的电话吧? 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林晓的房间中,他仍然坐在桌子前,看着自己的成果。 “总算,完成了。” 看着自己消耗掉的那么多草稿纸,林晓心中微微感慨了一下。 就连十五个小时的贤者状态,也仅剩下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了。 当然,不论如何, 他也总算是造好了自己的攻城车,那就是将筛法和圆法的结合。 而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城池,他还并没有完成, 但是攻城车已经造出来了,还会担心这个城池吗? “继续!” 而后他再一次低下头,写下了代表哥德巴赫猜想的式子,然后架起自己的攻城车,向哥德巴赫猜想发去了冲锋。 显然,哥德巴赫猜想面对攻城车的威胁力,顿时失去了从前那坚固且几乎无懈可击的防御力,最终被林晓摧枯拉朽般地完成了占领。 而此时,已经是两个小时后了。 “终于搞定了啊。” 林晓丢下了笔,靠在了椅背上,然后深深地打了个哈欠。 从昨天回到酒店,然后一直到现在,总共十七个小时的时间,他几乎都一直坐在这个椅子上。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吃东西,看看旁边的几根巧克力棒、一桶泡面,以及两瓶水,就是他这十几个小时里用来充饥的东西了。 不过,此时的他,精神也已经过于疲惫了。 这么久的头脑风暴,即使没有任何体力上的消耗,但是仍然会让人感到无比的疲倦。 而这时,系统的声音,暂时唤起了他的精神。 “恭喜宿主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在数学的道路上再一次实现了重要的突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