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眼下大秦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是烈火烹油,大秦这些年,看似在一点点稳固,其实不然,地方官吏跟朝廷互相不信任,楚系官吏跟关中官吏又不对付,一直在暗地较量,这种情况还在日益加剧。” “始皇心气高傲,为追求个人功业,毫无怜悯之心。” “只不过一统六国的威望实在太高,所以才能压下这些暗流,但秦政如此激切,若是始皇一朝驾崩,天下形势将瞬间逆转,秦廷生变的可能性极大。” “秦政轻儒。” “现在十公子已开始整治儒家。” “继续追随秦政,只能成为法家依附,而我儒家乃圣人学派,岂能行尸走肉般屈尊于法家之下?但我儒家若是融入六国复辟势力,则伸展极大,天下广袤,大有可为。” “六国贵族欲成事,必然离不开儒家!” “正如秦落衡所言,天下治政之学,随着墨家分裂,天下仅剩下法、儒、道三家,六国贵族是想推翻秦政,自然不会选法,也不敢去选法,那便只能选儒道。” “道家民间却是蔚然成风,但一直不被六国贵族所喜,而且清静无为的主张,也不受六国贵族欢迎,他们能选的,只能是我儒家,这也是为何六国贵族一直拉拢我儒家的原因。” “兄长且细想。” “六国贵族欲复辟,以何为自己张目?” 孔鲋沉思了一下。 沉声道: “名不正,则言不顺。” “所以必以恢复诸侯王道为主张。” 子襄点了点头道: “他们若是不以恢复诸侯王道为主张,便没有号召天下之大旗,而在复辟、复礼、复古、仁政等方面,天下何家能有我儒家深彻?” “六国贵族之所以相助儒家,便是看准了这一根本。” “是故。” “他等要复辟,必以儒家为同道之盟。” “我儒家有上百儒生,每名儒生的门人弟子,少则数十,多则上百,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六国贵族何以敢不敬我、用我?” 孔鲋点头。 子襄继续道:“秦落衡摒弃儒家,秦廷小觑儒家,始皇也不把儒家放在眼中,但这不等于天理摒弃了儒家,我儒家继承孔孟圣学,本就代表了天理,岂会因他们而枉顾大道?” “我儒家与六国贵族联手,正是儒家反对霸道,而自立于天下的坚守和气节。” 孔鲋迟疑道:“长公子待我儒家不薄,我们若是跟秦廷对立,这至长公子于何地?岂不是会让天下人寒心?” 子襄沉声道: “我儒家只是未雨绸缪。” “长公子的确对我儒家不错,但事关我儒家生死,我们岂敢踽踽不前?因小失大?” “再则。” “我们并未叛离长公子。” “若是长公子能上位为储君,我们亦有回旋余地,若是长公子不能乘势而定,我们这么做,也是为了自保,长公子性情温文尔雅,做事却是少了几分果敢狠辣。” “秦落衡不然。” “他下手异常的凌厉毒辣。” “他若一朝得势,我儒家还能落了好?” “我儒家亲近长公子,只能保住儒家不消亡,但想要兴盛,恐是不能,脱离秦政,恐才是唯一的正路。” 孔鲋轻叹一声,神色有些纠结。 子襄道: “兄长莫要担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