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很好!” “非常棒,没想到泛函分析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学习!” “我怎么感觉这个小叶老师比王教授讲得都好了!” …… 下面不时传来同学们的声音,不少人看向叶秋的眼神中,带着震撼和敬畏。 一名高中生给北大数学系大三的学生上课,放在哪里都仿佛是在听神话故事。 可偏偏今天大家在现场就见到了。 好在这个时代智能机还没有普及,否则恐怕早就有同学开始录视频上传唞音了。 秃顶老师若有所思地看向叶秋道:“叶秋同学,你自学用的教材应该不是传统高等教育体系所使用的教材吧!” 叶秋不由得一愣,点头道:“我把布尔巴基的《数学原理》从头到尾学了一遍!” “什么?你把《数学原理》全部学完了?!” 秃顶老师不由得一愣,看向叶秋的眼神,震撼中带着兴奋,仿佛在看一块未经打磨的璞玉。 能够在高中阶段自学完《数学原理》,这样的数学天才,他之前只见过一位。 那就是他的导师,大名鼎鼎的比利时数学家皮埃尔·德利涅。 德利涅1978年因证明韦伊猜想获得菲尔兹奖,1988年获得克拉福德奖,2008年获得沃尔夫奖。 在当下数学界,德利涅与法尔廷斯算是在世数学家中最亮的两颗巨星,地位甚至在同样获得菲尔兹奖的邱成同之上。 当年他在普林斯顿求学的时候,正是拜在德利涅门下。 德利涅少年成名,14岁那年,他的老师不知出于什么用心把布尔巴基的几卷《数学原理》看。 要知道七千多页的《数学原理》包含的内容博大精深,偏偏通篇只有内在逻辑的发展而毫无启发性的描述。 这部巨作号称最不适合当教材的数学书,一般只适合让成熟的数学工作者拿去做参考,根本不适合学习。 而年轻的德利涅疯狂地爱上了这套书,看懂了绝大部分内容,并由此掌握了现代数学的基础知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