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些读书人,最有经验的,也只能胜任县一级的职务。 他们没有治理百姓,处理各种事情的经验,而经验需要一点点的积累。 还有军中的将校,大部分只能胜任千户和千户以下的职务,距离独自领兵,或者镇守一方差的还远。 无论是军队还是内政,王景想要培养的人才,都需要时间成长。 而在他们成长所需要的时间内,淮军扩张的速度突飞猛进,对人才的渴求只会更加严重。 “没办法的话,只能把县丞提拔为县令,巡检提拔为县尉……强行提拔官吏,让他们一边办事一边总结经验了!” 王景叹气。 这种强行提拔,一边做事一边总结经验,肯定会出现许多的疏漏,这便是德不配位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中低层的人才,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解决。 但府一级的人才,以及中枢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了,现在王景也不过有八府之地,一个府出现问题,可是会危害到淮军的元气的。 “对了,傅友德投奔我的原因,是他听到了汪广洋的名字……唐胜宗和王弼投奔我,是因为傅友德……” “我若是把傅友德、汪广洋,还有萧渊明、羊侃他们的名字四处传播,或许能吸引明代和南梁的名臣武将主动来投!” 王景心中灵光一闪,突然想到了这点。 这两个时代的名臣大将可不少,明代有李善长、南梁有韦睿、裴邃,昌义之,王僧辩…… 李善长和韦睿估计再有几个月时间就能降临。 现在做好铺垫。 或许几个月之后,王景就能收获两个顶尖的名臣! 就算对方不主动前来,王景也能通过汪广洋、萧渊明和他们拉近关系,主动的延请。这叫种下梧桐树,等候凤凰来。 他沉吟一番。 立刻派人去叫军情司主事范因前来。 让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立刻去办。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