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民生-《重启黄金年代》
第(2/3)页
为的就是一个保险。毕竟国企有娘家,真到了还不上贷款的那天,还可以找上级部门。
可民企就不一样了,这要是厂子黄了,老板带着老板年小姨子撒丫子一跑,那坏账咋整?
不能说是狭隘,只是现在银行系统就这么个观念。
对民企的态度,总结起来就六个字儿,两句话——信不过、看不上。
扯远了。
就说刘勇好,当初希望公司贷款没贷下来,在他的心里边儿一直是个疙瘩。
1993年,刘勇好当上了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由民营企业家出任的工商联副主席,当时新华社记者还写了一篇《田野上走出来的工商联副主席》的报道。
工商联干嘛的?
工联系民营企业的桥梁和纽带,把民营企业的想法、呼声带到上面去,把上面的政策传递到民营企业中来嘛。
刘勇好一上任,找了好多民营企业来了解想法。结果众人异口同声地说贷不了款,当然还有很多其它问题,但最要命的就是无法贷款。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像新北集团那样,得到当地政府的强力支撑。
贷不了款意味着就没办法发展。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刘勇好就起了办一家民营银行,专门贷款给民营企业的想法。
就这么,在工商联大会上,刘勇好提出了建议。
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实很不友善。
国内银行全是国营,没有一家银行是民营的、外资的。
这事儿虽然得到了工商联诸多企业的支持,但是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边一点儿进展都没有。
到最后还是工商联主席是经述评操持,做出提案、建议,以及工商联讨论的决定呈给了朱总,并得到了回复。
而刘勇好此次来到沪市,找到李明新和吴敬连,倒不是为了询问政策或者是征求这两位经济学专家的意见来的。
为啥来的呢?
缺钱、
办银行,政策难是难。除了政策更重要的是啥?
钱啊!
钱越多越好,没有什么上限。
现在银行申办手续得到了专批,工商联内部的企业也都支持。可是但真正到要收钱的时候,要开证明的时候,刘勇好等几个发起人傻眼了。
雷声大雨点儿小,叫的欢的跑的快。
此前口口声声说倾力支持的,到了真章的时候绝大多数拿不出钱来。从十月份批文下来到现在,前前后后连刘勇好等第一批发起人的钱算上,一共筹集了不到2个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