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B级片之王-《影视世界的见证者》


    第(1/3)页

    《电锯惊魂》的剧组。

    “咔!过!”

    “休息一会儿。”

    坐在坐在摄像机前,导演罗杰·科尔曼拿起话筒喊道。

    听得这熟悉的声音,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演员们,瞬间放松下来。

    终于过了!

    这场戏已经进行十二遍了。

    听上去不多。

    实际上,放在其余的剧组,这些工作人员可能也丝毫不会拿这个数字当一回事。

    毕竟ng十多条,甚至数十条镜头的电影太多了,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尤其是某些传统的镜头捕捉大师,他们寄托于某种奇妙的灵感,为了寻找灵感,一个镜头ng无数次,耗费十天半个月,更是正常。

    但这些过程丝毫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甚至一旦电影成为大众眼中的经典,这些拍摄的ng故事还会被当做用心制作的谈资趣事。

    (注:这一点,王家卫便是其中的翘楚,他不喜欢用剧本,    反而喜欢根据角色展开故事,从第一个镜头里去找第二个镜头的灵感,所以他的镜头感很棒,但是电影内容结构细碎,拍摄阿飞正传的时候,一个简单的抬头镜头,拍摄60次,最后依旧不满意,直接让张学友破防。)

    但在这个剧组不同!

    所有的工作人员早就习惯了快速的拍摄的模式。

    大多是一遍过,两遍过的次数极少,三遍不过,那就直接跳戏。

    过些天,等演员调节好了,重新拍摄。

    之所以如此,便是因为他们的导演。

    他们的导演名叫做罗杰·科尔曼,一位在外界并不怎么出名,但在业内却是赫赫有名的“快枪手。”

    他曾用5天拍摄了影片《血桶》,只用两天一夜的时间拍摄了影片《恐怖商店》。

    虽然都是超低预算的b级电影,    但电影的质量不低,除却条件有限导致的低成本血液、尸体,其余的深色镜头乃至是快速变换的节奏,将电影的紧张氛围完整的衬托出来。

    绝对是水准线之上。

    论b级片,在这个时代,佩顿还没见过更好的导演。

    (注:实际上,他的确是这个时代的奇葩,后世被尊称为世界b级片之王,影响了包括詹姆斯·卡梅伦、斯皮尔伯格、昆汀·塔伦蒂诺等一大批电影导演。卡梅伦更是称:在追随罗杰·科尔曼的日子里,我学习到的最有效的东西不是某种具体的技能,而是我从事电影工作的信心,那是罗杰教给我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