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更何况,年仅二十五岁的他便能统率万人大军与敌军征战三十年的老将交手作战,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大才,还有谁能如此? “孝然,亮自初出茅庐以来,追随先帝走南闯北,阅人无数,幼常、威公之辈可堪名臣, 但唯独找不出文武全才之人。” “哈……丞相,公如今不是寻得一文武全才之人吗?彼名姜维, 此人志向高远,文武兼备,可堪大用。”李休知道诸葛亮是什么意思,但他并不想高攀这棵大树。 听李休如此之说,反倒让诸葛亮有些难以应答,但可以听得出来,他并不想被丞相之徒的名声所束缚。 仔细想一想,姜维这个年轻人文武兼备,办事能力极强,若多加引导培养,定能成为大汉未来不可或缺的将领。 “嗯……”他没有继续再说下去,既然李休已经表明心意,那么他也不好捅破这层窗户纸,“姜伯约此子堪称凉州上士也。” 不可否认,姜维的才干的确出众,在诸葛亮的眼里他被称之为“凉州上士”,可是据《三国志》记载, 他的评价可谓是褒贬不一, 其中贬低他的大多都是与姜维在朝堂上不对付的朝臣。 所谓志大才疏,能力不足也并非没有根据, 但只不过这个根据需要看当时的情况。 谷莍 恰恰是,当时的大汉连年征战,国库亏空、百姓疲敝,已经受不起出兵北伐的前提需要,所以姜维的数度出兵,就违背了朝中一些有心之臣的意愿,其中对其批评更甚者,当属谯周。 “丞相说得是,姜维此人忠孝两全,但若悉心培养加以引导,末将相信其定能成为大汉栋梁之材。” “孝然,亮今日与尔对饮而坐,可知为何?”诸葛亮放下手中酒樽,那微醺的脸庞在烛灯的掩映下显得魅力十足。 说到这里,李休定了定心神,然后将掌中酒樽也同样放在桌案上,他睁了睁眼清醒一番,原来丞相是在这里等着他呢。 紧接着,他清了清嗓子,双眼投向眼前面露笑容的诸葛亮,其身体这时也端正起来,态度很是严肃地向其回应道: “乃回朝之事罢?” “然也。”诸葛亮微微点头,如今李休为大汉立下汗马功劳,一个小小的校尉,居然能够统领三万大军,还能以少打多把三朝老将张郃给打退,这放在谁身上谁不自豪? 古往今来,功臣者多,但有些人却因功而自傲,最后落得个满门抄斩的罪名;还有些人功高盖世,晚年被君主怀疑判了个莫须有的罪名而死。 真正能有急流勇退的功臣寥寥无几,诸葛亮此番叫他前来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李休功劳几乎盖过大汉所有参战将领,如果不能有个交代,对他来说是个大考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