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进宫-《颠覆三国记》


    第(2/3)页

    蒋琬和董允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进宫找刘禅,当然不是二人的意思。运作诸葛亮回成都,不光是黄顺在使劲,诸葛亮知道黄顺那边将有大动作,需要有人坐镇朝中,防止成都方面扯后腿。所以,虽然时机不成熟,但诸葛亮还是决定提前运作再回成都的事宜。

    本来,在诸葛亮的筹划中,是要魏延和李严两个先后担任过丞相,然后两人为争夺丞相之位,矛盾尖锐化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势必会惹出幕后的赵云。在赵云的主持下,两人都不敢炸刺,也只有凭借赵云的威望,才能压过先帝遗诏的影响力,重新召诸葛亮回朝。

    黄顺的运作,是“曲线救国”,利用平叛战场,间接的运作诸葛亮回朝。诸葛亮着手的,却是直截了当,丝毫不带转弯抹角。这其中的关键人物,就是诸葛亮悉心培养的蒋琬和董允。

    蒋琬和董允遵从诸葛亮的指点,一直在朝中安分守己,只是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对其他事情,一概不问,一概不打听。因为丞相之争的余波导致本职工作进展不动,俩人也不急,只是每天点卯似的盯着而已,很有任他风急雨骤,我自岿然不动的意思。

    这一切,在俩人收到诸葛亮的手书后,就改变了。二人凑在一起商议,决定一起进宫,面见皇上。

    刘禅虽然对朝政不感兴趣,但不代表刘禅就是个昏君。对大臣们的主动进宫谈事,刘禅还是能够及时抽出时间来接见的。

    按刘禅自己的话说,就算自己坐在那里听大臣们抱怨,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至少,让大臣们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不满,让他们得到发泄的机会。至于回去后该怎么还是怎么,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若是连让大臣发泄的机会都不给,那世间一长,还不得把人憋出病来?大臣们辛辛苦苦的干活,还不是为了他这个皇帝吗?

    就当刘禅还是当做普通的一次君臣见面,心不在焉的坐在那里,等着蒋琬和董允说完话离去的时候,蒋琬头一句话就让刘禅打起了精神。

    “皇上登基已近三载,朝廷内外上下,却只知有几位顾命大臣,不闻皇上音讯。皇上信任顾命大臣,放权他们打理朝政,固然不错,但皇上也要适时在朝中显示一下存在才是呀。”

    刘禅对这话敏感,是因为赵统此前也跟他说过这话。只是当时赵统是当玩笑话说的,刘禅虽然心中有触动,转身就忘却了。但蒋琬是在这正式的场合,用正式的语言说出来,效果就不同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