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过威廉四世更喜欢普鲁士刚刚打进去匈牙利后,全家刚刚跑到阿姆斯特丹避难的匈牙利著名音乐家弗朗茨.李斯特。 这家伙1848年的《前奏曲》、51年的《马捷帕》和52年《b小调钢琴奏鸣曲》以及55年的《但丁》,这些都让威廉四世十分感兴趣。 不过,他最感兴趣的,还是他早年的出道两大练习曲《十二首超技练习曲》以及《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 奥地利的音乐家是出了名的,匈牙利的也不差,不过威廉四世自然还盯上了他们两地的科学家了。 如果悉尼或者阿姆斯特丹成一个音乐圣地,倒也不差,毕竟未来每年举行一次音乐盛典,也足以吸引各国的目光,增添荷兰的文化传播能力。 “让别国种下的人才种子,养成长大后,荷兰来收割,还比这更加美丽的事吗? 可惜欧洲最大的人才库,是英国和法兰西以及普鲁士建立的德意志等,这三个地方的国民自豪感爆棚的年代,荷兰下手的机会非常少。” 威廉四世突然一乐,“英国和普鲁士是难搞了一点,但是法兰西嘛? 当普鲁士的威廉一世在1871年占领巴黎后,倒是一个最佳的机会。 看来也只够如此,巴黎的科学家们还有其他的人才,拿破仑三世你就帮我继续培养他们吧,6年后我会来取走的。” 威廉四世甚至贪婪的想:“英国不能够本土太安全了,这对荷兰不利。 战火必须烧到那里才行,潜艇或许是打败他们强大海上力量最有力的武器。 只有这样,普鲁士才能够跟英国火拼。 对,荷兰可以在潜艇方面,助力普鲁士。让未来的德意志帝国跟英国来个火拼,荷兰好捡人才。” 把这想通,威廉四世心情顿时轻松了不少。 米国、英国、法兰西、普鲁士、沙俄,只要五国战火蔓延,那么荷兰的机会就不断。 火中取栗,一直即是威廉四世在这战火纷纷的年代里,重要的做事风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