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太没排面了!-《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2/3)页
所以,智瑶的“一箭双雕”算是一正一负,成全了国家层次的算计,也让司马穰苴还了齐景公的恩情。
司马穰苴还是决定去信提醒齐君荼,至于齐君荼信不信……,只能听天由命了。
目前齐国大体上分为五个势力,齐君荼肯定是其中一支,再来便是公子阳生独自一波,公子寿、公子驹、公子黔联合起来,公子驵自成一支,最后便是一帮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干什么的家族。
以常理来看,齐君荼已经是国君,怎么都应该是实力最强的那个,对吧?现实却不是那么回事,看上去实力最强的是公子寿、公子驹和公子黔的联合,再来就是公子阳生这一波,实力最差的是公子驵。
齐国四股势力的强弱,需要先看一看每个公子的母族,再看他们的食邑在哪。
如果有一张势力分布图,可以发现公子寿、公子驹和公子黔已经占据了齐国的半壁江山,几乎将原属于莱国的地皮划了进去;公子阳生则是占据了济水下游的一大片,近乎于将齐国纺织高产区控制在手中;公子驵窝在齐国西南角,也就是本属于介国的那一片;作为齐君的荼,他的控制区域被切割得零零散散。
有一些事情智瑶没有对司马穰苴提起,比如鲁国已经决定支持公子阳生,公子寿、公子驹和公子黔在寻求吴国的支持。
当然,不管鲁国还是吴国……,又或者说鲁国只会将支持公子阳生的事情干得隐秘,某天大局已定的时候再进行炫耀;吴国却是不一样,他们一定会大肆宣扬公子寿、公子驹和公子黔寻求自己帮助的事情。
那么就是说,仅仅有吴国介入,齐国的内乱就算是有外部势力插足,不再是简单的内乱了。
智瑶不说,司马穰苴能够从一些情报自行得出判断。
司马穰苴说道:“吴国乃蛮夷之国,公子寿、公子驹和公子黔如今势大,败亡必在顷刻之间。”
这个是说别以为公子寿、公子驹和公子黔现在看起来强大,仅是主动让吴国介入,齐国的人心一定不在他们这边,齐国得到内乱不管延续多久,乃至于公子寿、公子驹和公子黔这一次获得胜利,很快也会失去权柄,由其他人来接棒齐国的国祚。
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不止因为公子寿、公子驹和公子黔寻求吴国的帮助,应该说从历史的相关例子去品鉴,其他诸侯扶持上去的国君,他们的屁股一般就坐不稳。
更不要提吴国是一个很特别的国家,一旦吴国扶持的势力取得齐国内乱的最终胜利,一定是齐国被打烂了,并且吴国后续会一再对齐国进行索取,势必会让齐国再次爆发内乱。
司马穰苴见自己想表达的意思都说得那么明显,可是智瑶还是一副在思考的模样,心里开始有了不好的预感。
“我欲助齐君荼,奈何无使节前来?”智瑶说道。
智氏帮助谁都一样,智瑶更想做的是跳一曲“一起摇摆”,只是操作起来的难度非常大。
现在虽然是春秋晚期,礼崩那个已经乐坏,可是基本的信誉不能轻易破除,保持良好信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哪怕是一时半会吃亏上当,不一下子完蛋总能更容易获得帮助。
当然,智瑶这种想法……,又或者说这样的行事风格能保持多久很不好说。
君不见,六国留余韵,秦持暴行而得宇内混一?
在那个不折手段的年代,六国做事还追求古礼,偏偏互相之间满嘴仁义道德,干的一些事情却是充满龌龊,捆着手脚去跟秦国斗,不被打死才是怪事。
智瑶秉承的是“因时因势,以变应变”的理念,社会主流是怎么样,智氏就尽力伪装成跟大家很合群,行事标准就是不去当最坏的那一茬,永远只当第二坏。
又是过了一个月,齐国各方势力依旧就是不带智氏一起玩耍,弄得智瑶自己都无语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