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赵王朱高燧-《东厂最后一名紫衣校尉》


    第(2/3)页

    “王爷所言甚是。但是朝中决策的这种大事,皇上一定有着他自己的安排。至于说迟迟的没有表态,皇上心中或许还有顾虑。必定,那东厂校尉身上的紫衣,可是刚刚御赐没几天的。再说了,仓成自以为是,在百官眼前公然冲撞法场,也算是自作孽不可活吧。”董子庄阐述着自己的观点,努力的将朱高燧的认知,往皇上的立场上引。

    当年,赵王跟随着汉王,做了不少的不法之事,两人合谋夺嫡,多次的针对,陷害太子。明成祖得知以后大怒,立刻斩杀了长史顾城,剥夺朱高燧冠服,准备贬为庶人。

    而今,安排自己来做赵王府的长史,若是让他再一次触怒皇上,只怕自己会和顾城一样的被斩杀。

    所以,现在只要发现赵王的行为稍微有点偏离轨道,董子庄都会不遗余力的劝说,引导,使他不要再重复之前的旧辙。

    “我听说,最近的朝堂之上,以太子为首的百官,极力的反对郑和再次下西洋?”看着董子庄,朱高燧将准备给他看看的书信,放在案几之上,用一本厚厚的古书,压了起来。

    “回王爷,确有此事。太子认为,这种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的船队远航,入不敷出,太不划算。所以对原定于正月三十的第六次远航,极力的反对。而对于太子的反对,朝中百官也纷纷附和。”董子庄急忙说道。

    “父皇忙于御驾亲征,太子监国多年,倒是将朝中大臣都拉拢到他的一方了。”朱高燧右手搭在案几上,嘴角微微上翘,脸上挂着一副颇有深意的微笑。

    听见此话,董子庄心头大惊。

    这番话语,若是传到皇上耳朵,难免会引起不必要的猜疑。一是猜疑太子,是不是真的要篡权。再就是猜疑赵王贼心不死,又开始在背地里对太子子无须有说三道四。

    无论是哪一种猜疑,对于赵王朱高燧本人来说,都没有好处。

    皇上不怪罪尚好,若是追究下来,还不是自己这个赵王府长史约束不力。虽说不至于杀头,但惩罚一定是少不了,被流放边疆,也很有可能。

    “王爷,此话可千万不敢随便的下定论。太子监国,只是做着他分内的事情。朝中大臣的附和,或许也仅仅是和太子的意见统一罢了。有皇上在龙椅上坐着,太子永远都是太子,不敢,也不可能做出逾越自己职位的事情。”弓着腰身,董子庄继续做着引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