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不过吕昶根本不理睬他,把他儿子一脚踢开,就进皇宫去了。 他儿子那时人都傻了,回去之后就安排遗书了,准备全家一起跟着倒霉。 却没想到到了第二天一早,自己的父亲居然被原封不动的送回来了。 不仅被送回来了,而且还是皇帝身边的太监护送着一起回来,一路上也是有说有笑的。 到了家门口之后,那太监还跟吕昶拱了拱手,笑着说道: “吕尚书回去可要好好调养身子啊,上次皇帝陛下打你打得重,其实陛下的心里也是很后悔的呀,这几天常常让咱家去看看吕尚书的身子怎么样? 哦,对了,辽王殿下之前拿过来的伤药,其实就是陛下让辽王殿下送来的,您应该已经服用了吧?” 吕昶那是老泪纵横,一口一个感谢天恩。 两人又是寒暄一阵,随后就将老太监给送走了,老太太带着人回去之后,吕昶的儿子一脸懵逼的走了出来,看着自己的父亲,茫然的问道: “父亲,这、这是怎么一回事啊?” 那吕昶看到自己的儿子,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先是给他踢了一脚,随后才说起怎么一回事。 如果不是辽王殿下来找了吕昶一趟的话,吕昶其实是打算,直接进皇宫,继续劝说皇帝陛下不要废除宰相制的。 但是和辽王殿下聊了一次之后,吕昶看到了一条新的道路,那就是内阁制。 吕昶为什么支持宰相制,反对皇帝废除宰相制。 那就是担心在朱元璋之后,以后出了一个昏庸的君王,或者没有办法掌控国家的君王。 如果是这样的话,尚且还能有丞相担当大任掌握方向。 但如果皇帝和丞相都昏庸的话,那岂不是完蛋了? 不过,辽王殿下却给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那就是内阁制。 内阁制的核心,相信也不用多解释,大家都知道了. 总而言之,就是几个大臣成了皇帝的秘书。 内阁大学士或许不是什么特别高的官位,但是作为皇帝身边能够商量国事的人,一个帝国的核心政策基本上都是这几个人出谋划策商量出来的。 地位之高,自然不用多提,甚至都直接有了阁老的称号。 历史上,自从明成祖发明了内阁制度之后,内阁制就成为了明朝一大特色。 并且用历史证明内阁制的存在,保证了即便皇帝不干事情,也能维持国家的顺序运转。 而且内阁制是很多大臣,在一起商量出台的政策,也总比一个人苦思冥想出台的政策要合理得多。 丞相制,只有丞相一个人,而内阁制却能够有很多的大臣。 那这要人选的话,肯定选内阁制啊! 所以吕昶今天进宫,并不是请求朱元璋不要废除丞相制,而是将内阁制和朱元璋进行了一番商量。 朱启虽然已经和吕昶说过,他回头会自己和父皇提内阁制的事情。 但是吕昶这个人,但凡是见到对国家有利的事情,那肯定不会特意去憋着的。 更何况,在吕昶看来,辽王殿下早晚都要说这件事情,那自己去说也是一样的,再和皇帝说,这是辽王的主意,不就好了吗? 吕昶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而朱元璋哪里知道内阁的东西啊,朱启可从来都没和他说过呀。 朱元璋的诉求是什么? 那就是让皇权至高无上,手底下不要再有像丞相这样的人,分走自己的权利了。 但凡有任何的事情,都是皇帝说的算,这才是朱元璋心目中的真正的大明皇朝。 而吕昶的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能够保证皇帝的昏庸,不会导致国家的崩溃。 而内阁制显然都符合两人的需求啊,这内阁制的成员并不像丞相那样统帅百官。 而是直接受到皇帝的控制,他们的命令,也是需要皇帝的批文和印章才能够发下去,而且没有官员受到内阁成员的控制。 起码表面上是如此,不像三省六部一样,丞相直接成为整个官场的直接首领。 这对于皇权来说,自然是非常合适的。 又不用劳累到死,又能够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 而对于臣子,能够进入内阁,就能够参与到国家大事的商讨之中。 这总比皇帝一个人埋头苦想,然后发布一条政令要靠谱的多吧。 不过,想要实行内阁制也不是三两句话就能够直接开始的。 这其中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 而朱元璋在听完了内阁制的内容之后,第一时间就去找朱启去了,这制度是朱启告诉吕昶的,去找老三准没错! 于是这一大早的,朱启才刚刚起床,在院子里面伸懒腰呢,外面就有人急匆匆的过来说了,皇帝陛下来了! 朱启一愣,这个时间点,朱元璋应该在上早朝才是呀,这早朝都不上了,跑自己这里来干什么? 难道自己犯了什么事吗?朱启也不是很清楚,但既然皇帝来了,自己身为儿子的肯定要赶紧出去迎接。 才刚刚走到门口,朱元璋已经快步走了进来,一把抓住了朱启的手腕,就往里面带,朱启心里面一慌,这分明是有事直接来找自己的呀,结果就听到朱元璋说道: “老三呀,你说的那个内阁制跟我好好说道说道!” 朱启一愣。 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