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自由唐宋诗词繁盛以来,“闺怨”之作在历代词人笔下堪称汗牛充栋,愈是常见的题材愈难出新意,唐宋八大家更是将古往今来的文气抢占了八斗,到了明初这时候,留给诗人的好句已经不多了。 但就上半篇来看,已是佳作。 那书写的老书生似乎也觉得诗词不错,停顿欣赏一下后,才在旁人催促下继续写到。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待那最后一字落笔而下,在众人的眼中,似乎隐约见到一个独居的女人,在四季之中,常常皱眉哭泣,看看天空,看看云朵,时而起身行走,时而叹息就坐,那种隔着时空,都能感受到的,幽婉女子心中的灼痛的痴恋。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徐妙云看着那诗词,嘴里反复念叨着,好半响才出了一口气:“真是好词啊。” 徐增寿站在边上,看着自家妹子那如痴如醉的模样,忍不住伸手拍了拍她的胳膊,问道:“真有这么好啊?” 徐妙云心中不悦,没好气说道:“何止是好,这首词就算是放去唐宋,也是不输人的。” 徐增寿撇了撇嘴,他自小田里乱跑,泥腿子长大,没读过几天书,自然是不懂这些,但看着那些书生们激动万分的模样,还有自家妹子的那个态度,想来这诗词不比上次的《花下酌酒歌》来的差。 甚至还有书生直接拿出毛笔,就在自己的衣袖上开始誊抄起来,估计是担心自己忘记了吧,潇湘馆这边的老鸨也是激动万分,已瞧见那些读书人的模样,就知道又出了一个不得了的诗词,心里高兴的啊,恨不得再派十个姑娘去伺候那屋子里的两位贵人才好。 那唱诗人正欲走下台去,却突然瞧见一人对他招了招手,那唱诗人脸色一白,但还是点了点头,清了清嗓子,用嘹亮的嗓音喝道: “此诗词为寅午房,辽王朱启赠诗师萱儿,诗名:一剪梅!” ———— (目前追读还不错,希望大家继续保持,顺便求票!下周推荐位问题不是很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