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玄感道:“皇上派遣工部尚书督巡营建东都和开挖运河两大工程。” “嗯,知道了,让宇文恺去在驿馆等候,老夫稍后再见。” “父亲,这次来的不是宇文恺。” “哦?”杨素一愣,脸上多出几分诧异,问道:“皇上又命谁为工部尚书?” “卫文升。” 杨素迈步走出房门,到了院子里,掂量着说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赶紧命下人们准备一下,老夫要高接远迎。” “是。” 宇文恺与杨素共事多年,交情颇深,但是卫文升若论资历与不差于杨素,也是先帝旧臣,且和杨素并不是一路人,这让杨素心中倍加提防。 卫文升进了洛阳城,直奔杨素官邸,一路上全是净水泼街,庶民回避,只有城内的官军戒备。卫文升心里正在纳闷,远远望见一个街口,正是越国公杨素老远来到街市上亲自迎接。 “卫大人亲自洛阳,督查工程,老臣特来迎接。”杨素作揖施礼。 卫文升赶忙下马,躬身还礼,毕竟杨素是当朝首辅,高居相位,有封爵国公,这让卫文升受宠若惊。 杨素、卫文升一起来到府邸,走进客厅,宾主各坐,茶水点心一应具备。卫文升问道:“下官前来察看工程,不知为何偌大洛阳,清静冷落。” 杨素笑道:“尚书大人亲自莅临,我已命百姓避让,净水泼街,岂能有所怠慢。以免惊了尚书大人的车驾。” 卫文升作揖道谢,但心里明白,杨素大礼相迎,必会先礼后兵,所以处处谨慎, 杨素道:“我已备下酒宴,正值天寒,不如尚书大人就在寒舍多饮几杯,叙叙旧情。” 卫文升道:“不忙吃酒,下官公务繁多,需沿途察看运河开凿情况,还望越国公行个方便。” 杨素奸笑道:“皇上可真是选对人了,真是慧眼识贤臣呐。” 卫文升起身作揖,谢礼道:“多谢国公美意,那么下官即刻启程察看。” 杨素道:“大人初来,对兴许河道路途不熟,我命犬子杨玄感,为尚书大人引路。” “多谢国公。” 卫文升前脚出了府邸,后面杨玄感正准备跟随前去,杨素一把住,杨玄感问道:“父亲还有何吩咐?” “你要盯着卫文升,看看都查些什么?” “孩儿明白。” 杨玄感陪着卫文升出了洛阳城东门,一路向东,沿着运河开凿方向而去。过年之时,沿途家家户户征募壮丁,工时有增无减,百姓疲惫不敢。 卫文升骑着马,身边总跟着杨玄感,卫文升道:“大过年的,本官公务在身,怎好总是劳烦公子?不如你先回去吧。” 杨玄感道:“这河道有些地方,尚未夯实,多有不便,还是让小侄带路,也是理所应当。” 卫文升一看轻易甩不掉杨玄感,正看看到前面一户人家的老婆婆碾磨,卫文升道:“贤侄不如随我前去体察民情。” “也好。” 杨玄感跟着卫文升来到老者跟前,卫文升道:“老人家,本官有几句话问,不知可借一步说话?” 老婆婆道:“大人请这边说话。” 卫文升、杨玄感和老婆婆围坐房前石凳旁,卫文升问道:“老人家有几个儿子啊?” 老婆婆道:“老身膝下二子。” “可在家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