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孝明帝拒收亲骨肉,郭老太粥济苦命女-《大隋王朝》


    第(3/3)页

    萧珺在江陵城东门外逃难百姓之中,一连寻找几天,也未见舅舅一家消息。打听了许久,才知道两个表哥大臭、二臭所乘船只遇浪打翻,溺水而亡。舅舅张轲所乘之船,去往何处,也不知所踪。

    孤苦伶仃,萧珺再无亲人,靠着东城门外搭棚舍粥,挨过几日。等到流民散去,各反家园,粥棚拆掉,萧珺再无依靠,只得流浪。

    萧珺身无分文,又不知如何乞讨,饿了几日,再无力气,心中暗想自己命当如此,饿死也是天意,不如了却这惨淡浮生,依靠在城墙根下,奄奄等死。真可谓:

    世道起沧桑,难民欲渡江。

    离散难择路,野犬食荒凉。

    常闻百姓苦,少见帝王殇。

    王侯邀功日,把盏饮琼浆。

    也不知昏厥了多久,萧珺本以为自己大限已到,未曾想如同一觉醒来,双眼微睁,但见一座破茅草窟,里面一贫如洗。萧珺隐约听到,旁边有烧火木炭响声,转脸望去,见一老太,发髻盘白,腰弯如弓,衣衫褴褛,坐在石板之上,正用破罐煮汤。

    萧珺微微开口,问道:“老婆婆,可是救我恩人?。”

    且说这老太太城东一流浪乞讨为生的妇人,人称郭氏,终日乞讨,心地仁慈,见萧珺醒来,问道:“孩子,你是哪家闺女,几尽饿死,因何如此悲惨?”

    萧珺答道:“小女萧珺,家住十里界,遇陈兵烧掠,幸有官军搭救,才流落至此。亲人离散,无以生存,只是等死而已。”

    “好死不如赖活,我乞讨半生,尚且活到古稀之年,何苦自寻死路呢?”说话间粥汤已熟,郭老太将粥汤倒入一个破边瓷碗中,吹了吹热气,端给萧珺,郭老太说道:“孩子,喝了这粥汤,便有力气,将来日子还长着呢。”

    萧珺腹中饥饿,喝了两口,倍觉美味,如同珍馐,抿嘴问道:“老婆婆熬的是什么佳肴,竟然如此美味?”

    郭老太说:“我见你饥饿难当,去城外军马营,在喂马的草料里捡了些豆子,熬成豆汤,放些野菜,为你充饥。”

    萧珺听后如获至宝,又喝两口,如同寒冬鹅毛,雪中送炭,也有力气坐了起来。萧珺端着粥汤,递给郭老太,说道:“饥饿已经熬过,还是婆婆喝吧。”

    郭老太两眼含笑,捋着萧珺头发说道:“你虽身处落魄,却知道孝悌,将来一定能有好命。”郭老太与萧珺情同祖孙,从此便在江陵城外,跟着郭老太流浪乞讨,生活下来。这才是:

    恶俗偏把二月伤,一十三载总流亡。

    白发老妪识大义,救人一命胜君王。

    茅草窟前知孝悌,寒窑门下见善良。

    少年莫叹坎坷早,翻身富贵也未尝。

    伤心往事寄渡口,不堪童年逝荆江。

    人生几遇漂泊命,慨叹一路尽沧桑。

    欲知后事如何,切看下回分解。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