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如何抉择-《三国之我的祖父是曹操》


    第(1/3)页

    邺城,丞相府。

    曹操坐在正厅上座,下面乃是荀彧,程昱,以及郭嘉,没有一个武将。

    今日没什么大事,玄武池的水军训练一如既往的在进行,虽然效果不佳,但就目前而言,似乎再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训练水军了。

    蔡瑁,张允这两员水军该如何策反,这对于曹操而言,还是一个问题。

    给荆州刘表的加封旨意已经发下去了,结果如何,还要等待。

    而等待,对于曹操而言,最为煎熬。

    因为他不知道等待的结果是什么,万一并未出现他想要的结果,那此番策反蔡瑁,张允岂不是毫无成效?

    若没了蔡瑁张允来训练水军,曹操还真是不敢轻易发兵渡江与孙权一决生死。

    若是之前,在曹操尚未夺得半壁江山之前,他或许还有这样的勇气。

    可现在,当他拥有了半壁江山,当他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或者说,甚至说只是万人之上,曹操也变得小心谨慎起来。

    眼下的一切,并非抬手间就有人送上门来的,这一切都是他辛辛苦苦拼搏了半辈子从别人手中夺来的,其中辛酸艰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可不希望因为自己一个冲动的决定,而导致这一切化为虚有。

    今日他叫来荀彧,程昱以及郭嘉,其实也就是想就之前肃清贪腐的问题,再与他们商议一番,毕竟若是曹秀当真在徐州搞了一套自己的官僚体系的话,那么整个曹氏阵营该当如何,要不要复制曹秀在徐州的操作,还是说继续维持当下的官僚体系,这些细节上的问题,还是得与荀彧这种老政客商议的。

    荀彧当然也知道曹操的意思,不过按照曹秀之前的提议,曹秀的意思应该很清楚,那就是要彻底打破现有的官僚体系,重新构建一个全新的官僚任用制度,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各地官员贪腐的问题。

    这不是一件小事。

    但在商议这些事之前,曹操却先问了另外一件事。

    “兖州的情况如何了?”

    曹操似乎知道了兖州发生的事,这才故意问及。

    程昱当即躬身道:“启禀丞相,夏侯惇将军已经返回,若不出所料,该当已经进入兖州地界,再有两日,便该追上少公子了。”

    程昱故意含糊了一下。

    夏侯惇返回邺城其实不是为了追上曹秀,而是为了阻止夏侯渊,或者说阻止曹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