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志得意满-《三国之我的祖父是曹操》


    第(3/3)页

    虽然幽州还有不少的袁绍残余势力,但在徐晃与乐进的步步逼近和攻击下,这些势力崩溃的崩溃,逃散的逃散,投降的投降,愿意跟随袁熙一起投靠乌桓首领蹋顿的很少。

    而当年蹋顿受袁绍恩惠,成为乌桓王,愿意帮助袁熙东山再起,其实也在情理之中,但乌桓的实力摆在那里,无法真正对徐晃和乐进的推进起到太大的阻碍,所以此次决战白狼山,曹秀并未感到什么危险。

    另外,徐晃和乐进都是善于用兵的猛将,而袁熙手下除了蹋顿之外,基本上已经再无大将,这种实力悬殊的决战,曹秀并未觉得有任何危险之处。

    所以他早早的安排了下去,让徐晃和乐进瞅准时机,一击而破,趁势夺取辽东之地,扩大曹操在北方的领地。

    “这个袁熙真是该死,他父亲都已经献城投降,他却还要拼死反抗,简直可恶!”

    曹操对于袁熙的逃亡乌桓十分的愤怒,尽管他也知道乌桓对他能起到的威胁将十分小。

    可这种原本可以避免,但事实上却没有避免的战争让他十分难以接受。

    毕竟将士的命也是命,而他曹操现在最缺的就是将士。

    孙策虽死,可孙权的上位却让江东霎时间上下一心,再加上文有张昭鲁肃,武有周瑜,黄盖,太史慈等人的辅佐,江东势力的膨胀已然超出了曹操的预料,他甚至有点后悔将于禁调往并州。

    他现在想的,就是尽快解决北方的乌桓,鲜卑,而后养精蓄锐,南下荆州。

    所以对于袁熙的北逃,蹋顿的抵抗,曹操可谓深恶痛绝。

    “丞相不必忧虑,乌桓弹丸之地,万难掀起如何风浪。倒是江东的孙权,他成为江东之主后,立刻停止了对外扩张,反而选择了与孙策政策相反的修生养息,此人心性纯然,与孙策绝不是一个路子的,丞相不得不防啊。”

    让曹秀感到意外的是,说出这番话的不是贾诩,也不是曹丕,而是一直保持中立的荀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