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不仁不义-《三国之我的祖父是曹操》
第(2/3)页
这个只有十来岁的少年,在史书之上只有寥寥几笔,若不是因为他是袁绍的儿子,只怕后世之根本不会留下这几笔。
换句话说,这个少年似乎没有在这个世界留下痕迹。
袁绍当然已经留下过痕迹,后世之人如何评说,如何描绘,他都将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成为三国之中不可抹去的一大存在。
他的确如此,可是他的儿子,他最疼爱的儿子袁尚呢?
袁绍闻声,目光一转顿时看向了袁尚。
尽管他知道曹秀之言乃是诛心之语,可是他却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情感,他甚至无法勉强自己反驳曹秀的话。
谁会对现实进行辩驳呢?那样的话,岂非显得狡辩?
袁绍心中清楚,曹秀所言不错。
自己已经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再在这个世界留下故事传说,自己的路已经快要走到尽头。
可是他的儿子,他最疼爱的儿子袁尚的人生却才刚刚开始。
他是个有志的年轻人,也是个可以继承他一切的年轻人,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得到更为广阔的天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不是跟随自己一起被埋葬在这一座冰冷的城池之中。
他袁绍或许可以死不出战,死不投降,然而他死了之后呢?
在日后漫长的岁月当中,他的儿子有能否挡得住曹秀,挡得住已然傲视群雄的曹操?若挡不住,他的命运又将发生如何的变数?自己给他留下的一起,是否能够成为他日后权衡诸侯的资本?他又会否明白自己对他的一番苦心?
袁绍在这一刻忽的想到了许多,许多以前他未曾想过的事。
那些原本应该成为他遗言的话语,在这一刻竟同时涌上心头,让他不得不对眼前的袁尚感到担忧。
他矛盾极了。
一方面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像自己一样,不畏世事,从容赴死。
另外一方面,他又希望自己这个最疼爱的儿子能够继续活下去,不为别的,只是活着。
这是他作为一个父亲,对于儿子最为朴素的期盼。
但是他清楚,而今河北局势大变,袁谭与袁熙的战败,已经注定了他袁绍的覆灭,没有谁能够阻止曹操一统河北,也没有谁可以阻止曹秀攻入邺城。
袁尚身为自己的儿子,想要在这样的时局下活下去,何其艰难啊。
“袁公想没想过,晚辈为何没有杀袁谭?”
“降者不杀,此乃古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