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话到这里,曹丕却是停住了,并未继续说下去。 而那杨修对此也是心知肚明,闻声只是点头。 曹丕见状继续道:“次子心智异于常人,且能辩会道,神思敏捷,若是留之,听之任之,日后必成大祸!” 从曹秀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之后,曹丕对曹秀就已经生出了杀意。 他能感觉得到,如今的曹秀,俨然已经成为他的心腹大患。 曹秀一日不除,他便一日不得安宁。 “可依杨修之见,丕公子只怕是杞人忧天了。” 谁知杨修一言以蔽之,直接否定了曹丕的猜想。 闻声,曹丕双眉紧皱,紧紧盯着他,半晌才问道:“你此言何意?” 只听杨修道:“自古以来,立嫡立长乃是圣贤之道,从不闻谁人侯府谁人将相,哪朝天子越过儿子,立孙子的。” “您而今是司空府的长子,司空便是再喜爱秀公子,也断然不会越过您,立秀公子为继承人。” “便是他心中作如此之想,曹家上下,天下诸侯也是不会相允的,若司空非要一意孤行,势必引得世人唾弃,为天下读书人所不耻,试问司空何等智谋,岂能不知如此之为之害也?” “再者,而今您请战向北,与司空生死与共,此一战若能胜之,您居功至伟,何愁不压秀公子一头?” 杨修这脑袋,转得可谓敏锐,仅仅一瞬之间,便想到了曹操不可能立曹秀为继承人的理由。 而且他这话里的意思,也是十分明显。 倘若曹操一意孤行,到时候他曹丕难道就瞪眼看着?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曹丕当然明白这一点,但这种话岂能说出来? 于是两人都十分默契的选择了心知肚明而无一言一语。 “另外,杨修猜测,秀公子如此在司空面前表现,大概只是为了保住他一条小命罢了。” “他虽是前嫡长子曹昂之子,但他却没有资格继承司空遗志,更无资格为司空牵马执凳,君不见秀公子只在阳谋之上用功,却不见他与公子一般请战向北?” 这里,杨修提及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东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