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国色天香》


    第(1/3)页

    这一天是二零零五年的初秋时节,金黄的落叶在街道上薄薄地铺展了一层,小城墨县街头巷尾的几家音像店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播放着徐怀钰、she等当红明星的新歌.

    向来悠闲的墨县人这一日却是难得的行色匆匆,人潮向着同一个方向涌去。

    那里是有些偏僻的城南。在县城的其他地区已然攀上全国范围内除旧立新的基建快车时,曾经作为老墨城经济娱乐中心的南城却渐渐被时代的列车远远抛下。

    墨县人习惯称呼这片区域为老城,自己居住生活的地方则是新城。两个城区仅有一街之隔,却仿佛穿越了一整个世纪节点的岁月。

    新城里高楼林立,马路宽阔整齐,绿化井然,沿街的商铺已然有了十几年后商业步行街的雏形。

    南边的老城。老城的道路还是青石板铺就,缝隙里生着不知道哪一年扎根下来的青苔,一年又一年地萌发着,层层堆叠起墨绿的色彩。青石板路的两旁,白墙黑瓦的旧式房屋被一条条蜿蜒的深巷连接.

    这里是被时代遗忘的角落,如果深巷的尽头突然转出来一位撑着油纸伞身着翠缕衣的仕女来,都不会令人感到丝毫意外。

    深巷的尽头自然是没有仕女的,深巷的尽头却是一个墨城本地人人皆知的戏班子。

    墨家班在墨城很有名,但没有人说得清这个戏班是什么时候开张的,它和墨城同名,它的主人以墨为姓。在墨城老一辈人的印象里,在他们还小的时候,那个墨家班就已经占着那处足有一亩多的大院子,每日鼓瑟丝弦乐声不断,上演着一出又一出只在墨县独有的戏本。

    墨家班的老戏折唱过了一年又一年,风雨不歇,年节更胜,一直唱到今天。

    它带着满身历史的尘埃,和这古意盎然的老城彻底融为一体。

    只是这些厚重的底蕴,并没能为它带来多少特殊的待遇。

    二零零五年的这个秋天,墨县吹风了好几年的南城开发项目终于启动。

    新上任的墨县县长野心勃勃,一心要在任上干出些政绩来。在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的那个年代,老迈得如同苟延残喘的老黄牛的旧城区,自然成了肉中之刺,是墨县这艘即将腾飞的经济战舰上的废铜烂铁,不除不快。

    政府部门一旦下定决心要做什么事,办事效率高效得令人乍舌。墨县南城规划蓝图很快落定,项目招标业已完成。

    新成立的南城拆迁办已经对南城居民进行了第一轮意向调查,大部分人是拍手叫好的。虽说故土难离,但有新房子住谁又愿意守着不知道烟熏火燎风吹日晒了多少年的旧房屋,何况既分钱又分房,简直是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事。

    惟有守着一大片戏园子的墨家班,最是犯难。

    南城的大部分项目由三家地产公司瓜分,其中两家是墨县本地的,还有一家来自s市。能从地头蛇的嘴里撬走几块肥肉,知道些内情的人都猜测着,这家听都没听说过的s市方圆地产,背景大概比实力更深厚。再一听说老板姓燕,这猜测就作准了十之八九。连校园里的孩子都知道,s市有个名气十分大的燕氏集团,他们的衣食住行玩倒有一多半都跟燕家的产业扯不开关系。

    整个墨县最关心这件事的,大概要属墨家班那位年近半百的老班主了。

    墨家戏班的戏园子不大不小占地将近两亩,戏班里的老老少少几十年来吃住都守着这个园子。园子里有戏台,不时卖票开演。有人家办红白喜事要雇戏班的,方圆百里名气最大的墨家班是众人首选。下面的村镇庄户农闲赶社祭神时,墨班主就带着几十弟子巡村巡镇地演,有时候一巡就是几个月,从夏初巡到秋末,小半年都奔波在路上不得着家。但墨家班的这处大院子,始终是所有人心里的根。

    它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是倦鸟的归巢。有它在,就算在外再多风雨操劳,心里也始终是踏实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