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缺了一页的笔记-《探险者:九龙秘棺》
第(2/3)页
“时间太长了,记不清了……记不清了……”爷爷痴痴地摇了摇头,似乎有意在回避我的疑问。
看着老人家清瘦布满老年斑的脸庞,我也不好再坚持问下去了,和老人家唠了一会嗑,看看时间不早了,再晚点文化馆要下班了,我便把管护叫到一边,私下塞了五百块大洋,拜托她平时多照顾一下我爷爷。
随后我离开养老院,抓紧时间赶往营口市文化馆。
地方志这种东西是记载一个地方的历史重大事件的历史类文本,一般不会大批量印刷发行,民间很少流传,更何况要找七十年前的营口市志,只有营口市文化馆还有可能藏有这东西。
这年头有熟人好办事儿,好在我大学的一名同班女生,一年前毕业后通过家里的关系进了营口市文化馆工作,这件事办的倒也轻松,二十分钟后,一本破旧泛黄、印刷极其粗糙的营口市志就到了我手中。
这位大学时候的女革命战友站在文化馆门口和我唠了会磕,回味了一下美好的学生时代,突然神色一变,很是疑惑的看着我,问我怎么突然想起来要找七十年前的营口市志了。我笑说哥们现在混得狼狈,替家里在守着一间旧货店啃老,研究研究当年的营口,以便发展业务需要呗。
这妞这才收起那怀疑的眼神,道,“我就说呢这营口市志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受欢迎了,国民素质什么时候提升的这么快,都喜欢研读历史了呢。”
这妞的话让我觉得有些奇怪,疑惑道,“怎么?难道别人也在找这本破书?”
这妞儿点头说是,几天前,还有人来文化馆同样是找七十年前的营口市志,不过那天她来大姨妈了,心情不好,懒得理那人,直接给打发走了。
我还不知道猴子找这本营口市志的目的,现在一听这妞儿说几天前同样有人找这本书,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一定隐藏着什么秘密,猴子那龟儿子,肯定隐瞒了我什么。
和这位革命女战友唠了会,天色已进查黑,我一看时间营口到沈阳的最后一趟汽车再有半个小时就发车了,错过了还得破费几百大洋在沈阳住一宿,赶紧和女同胞狠狠拥抱了一下友好告别,马不停蹄赶去车站坐上了最后一趟返回沈阳的汽车。
我打小儿就属于一看书就头疼的那类人,回去的车上,我随便翻看了一下这本破旧的营口市志,也没发现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就看等回沈阳能不能走个狗屎运尽快找到1934年的盛京时报。这报纸是1906年由岛国人中岛真雄创办的,该报收罗泛博,对当时我国内政、外交、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风情等,特别是对当时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均有详略不等的报道,是研究近现代史、国际关系史、东北军民抗日史、北洋军阀史极为珍贵的资料,不过这报纸在1944年终止刊发,是个短命鬼,大概只有38年的刊发历史,报社原来在沈阳西大门外,解放后地址变成了和平区柳州街路西,后来一直被沈阳市税务局稽查局等单位所使用,再说停止发行到现在也差不多六十年了,能不能找到还得打个问号。
多半天时间,沈阳和营口之间打了个来回,我也累的够呛,随便翻了几下那本破书就丢进书包里去见周公了。这一觉一直睡到了车到站,睡得也不是很利索,似睡似醒,脑子里出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似梦非梦的画面,什么古墓啊,青铜器,会说话的血色陶俑啊,断断续续的,简直就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探险史。
随着车上的女售票员扯着嗓门一喊到站了,我猛一下醒来,才感觉后背被冷汗浸透,这他娘的还没跟着猴子去倒腾古董,就做起了这样吓人的梦。
我摸了一把脸上的汗跳下车,已经是夜里九点多,去和平区柳州街西路找过去盛京时报社的痕迹已经来不及了,索性就返回了齐贤北街。
我回到店里的时候,老头儿刚给诊所们挂上铁将军,福寿轩的老板鬼手金正站一旁和老头儿唠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