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两难的张昭 曹操称魏公,这件事情的轰动性丝毫不亚于今年早些时候周瑜离世。 甚至比起周瑜的去世,曹操突然称公建国,才更是让人感到压力倍增。 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江东的孙权他们。 一无所知的孙权,还有仍在与刘备角力的张昭,似乎根本没有预料到曹操称公会来的这样迅速。 关键,他这个时间还恰巧卡在周瑜死后。 那么这件事情背后的味道就值得许多人细细去品了。 这件事情,自邺城始发,传到岭南也不过用了半旬时间。 因为这件事情太过于惊骇,让人们很难不去遐想此后曹操的作为。 称公只是第一步,后面呢? 称王? 大汉初年的异姓王其实并不少,但后面的历史所有人也都清楚,一个真正强盛的王朝,一个真正明事理的主君,是一定不会把自己的权力完全分出去的。 他可以当时自己明面上分出去,而将收回这些的事情,交于自己的子子孙孙来办。 始祖建国,靠的是名望,靠的是积累。 但王朝的延续,靠的是稳定,靠的是统一。 魏公国的建立,可能只是曹操的一次尝试,但更多人却是认为,这实为曹操的一个表态。 意思是“我曹操还没想着放弃,我的终点也绝不会只是大汉的丞相,魏国初立,这只是开始的一小步罢了。” 至于那些受到了曹操警告的人会怎么去想,曹操自然不会多么在意。 因为对他来说,他首先在处理的,仍旧是属于国内的事情。 建国并非是为了其他人,而是为了自己人,这个道理十分的浅显。 随着周围队伍的愈发庞大,仅仅只是丞相,已经不足以满足身边人的功勋要求了。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封无可封——归根究底,曹操封官,以及在曹操身边做官,求得都是名与利,除开极少数是忠心为了曹操,哪怕是荀彧这样出自名门的人,为的也往往是一身的名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