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考试(4)-《青白之恪》


    第(3/3)页

    说书内容有了,地点选在哪里?

    她首先想到福满楼,里面有一位固定说书先生,游说他难,再说去福满楼都是些达官贵人,不一定感兴趣。

    “城门茶摊。”还是张昱心思缜密。

    她想起之前考完算术回来跟韩明几人在城门茶摊时歇脚,来往人多,农民商人长工什么都有。既然定位在普通百姓,这里确实比较合适。

    可是问题又来了,书只有这一册,做不到人手一本,只能抄录或者背诵,抄录最快,既然需要抄录,那么人手又不够,本来打算四个城门都去最后只得减少为三个,两人一组,轮流进行,歇着的可以现场抄录。第一天先以太平门开始看效果,后两天再加上正阳门和石城门。

    几人到茶摊处,说明来意。没想到茶摊的老板有些犹豫,“诸位学子能来,老朽当然欢迎,只是这里毕竟人多嘴杂,如果什么人冲撞了各位,老朽实在担当不起。”

    李青白一听这是怕惹事,只得又去找韩明,没想到这厮关键时候进山跑马去了。怎么办?拽上张昱直奔褚府,希望褚恪之看在户部也在招人的份上,搭把手,派个人守着。

    这厢,褚恪之一直没有出府,好像特意等着他们似的,张昱详细地说了此次的计划,褚恪之又叮嘱了两点:一是只能叙事,不能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容易惹祸上身;二是既然做了,就做到极致,最早起最晚归,三餐阿贵负责送;三是你们是国子学学子,安全为上,选一个城门即可,阿贵负责诸位安全。

    终于要开张了,李青白先讲了一段,虽然没有看全三国的书,但是在现代特别喜欢看三国演义,故事早就在她心里。她大大方方地站在简陋的棚子下面,声音清脆,语言抑扬顿挫,再加上分角儿转换,一时竟让这几位学子移不开眼,尤其她还不拘泥于形式,说到高兴处会手舞足蹈。

    半个时辰后,换人接着讲。一开始有些害羞,声音小,容易忘词,实在是不行,干脆照着念,念完一段再解释,像老师教学生那样。不知道是不是人少的原因,反响平平。但是,几人并没有气馁,反而总结经验,提前划分章节,每人提前演习。

    晚上挑灯抄录,第二天早早起来继续说书。估计因为早晨挑担的、送货送菜的人比较多。茶摊的人多了起来,众人听着,有时候还会有叫好声。第二天晚上再抄,第三天继续,几人每天口干舌燥。老板一看生意好,提供免费的茶水。

    没想到第三天的时候,看到了崔越和李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