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搜尽武库 以迎天下-《万法之主》


    第(3/3)页

    灵魂的强大,心境的坚固,见惯了死亡,各方面的优势让他如鱼得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历经了魂语、傀儡之境,达到了灵道第三境,即诅咒之境。

    诅咒之境,或许是灵道前期最关键的一次蜕变,需要不断用诅咒施法,承受反噬与变化,变成“另一类人”,才能渐渐感悟到第四境“阴司”的定义。

    由于此道并无前人经验,所以只能暂时搁置,在漫长的修炼旅途中,寻求机遇和变化。

    紧接着是丹道。

    易寒的丹道基础,来自于十五年战争之中,对军需药品的基本了解,已经无数次受伤之后的治疗,慢慢形成了丹道常识,继而修炼丹道无上宝典《活死人术》,成为真正的丹师。

    但丹之一道,和武道、灵道并不一样,它并无详细划分,只有领悟到一定境界,才能感悟到天地的法则,成为丹道宗师,即物藏师。

    这需要医者仁心,需要对天地物藏有着无与伦比的了解和运用,才能通过《活死人术》慢慢达到物藏师的境界。

    依旧是时间的堆积,不可速成。

    再说到阵道,易寒开始头疼。

    他很清楚自己并不是天赋特别出众那一类,所以每次修炼阵道,都感觉无比吃力。

    那些扭曲的阵法符文,完全不是自己的智慧可以理解的,即使费尽心机请教,也付出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心血。

    在这种情况下,他只有依靠《阵道古解》慢慢摸索。

    驭道讲究与生命之灵的共通,易寒对此道的了解,处于——讲起道理来,老母猪戴罩罩,一套又一套,但真正实操,却啥也不会。

    相比起来,他对器道反而熟悉很多,至少有《炼器九章》这种神书为根基。而且战斗经历多了,对兵魂、器灵还有一定的感悟。

    而象道,这玩意儿从修炼之初,就要确定象体,根据象体的特性加之修炼,和其他道有着本质的区别。

    最后的文道,易寒反而有所感悟,毕竟好理解,也有文道的基础在。

    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况且易寒好歹是大学本科,诸子百家之言知道大半,背出来也没问题。

    他试过大吼“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也试过默念“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成若缺,大巧若拙。”

    该试的都试过,反正一点鸟用都没有。

    他很清楚,自己并未真正领悟,只是知道字面意思罢了。

    一切都需要继续铸炼。

    修炼,是一场逆天的苦旅。

    万法之主的路,艰难得让人难以想象。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