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新秦制度下的形形色色-《覆秦从计划开始》


    第(2/3)页

    这说明,关中老秦人,在科举考试中没有丝毫优待,而是与外郡学子一视同仁。

    光从这一点看,就足以让外郡学子感恩戴德。

    一时间,咸阳城中大街小巷的茶楼酒肆之中,全部都是高谈阔论,热议科举的学子。

    他们操着各种外地口音,说得眉飞色舞,唾沫横飞。

    很多外地学子,将关中学子贬得一文不值。

    说起打仗,我们承认,你老秦人是厉害。

    但学识文华,你老秦人连弟弟都算不上。

    都是宝宝。

    几日间,因为出言不逊,被赶出门的外郡学子,不知凡几。

    老秦人个个义愤填膺。

    若不是陛下给你们这些人一条路,你们现在还在老家吃灰呢。

    居然敢蹬鼻子上脸。

    生气归生气,但科举考试,并不是比谁的嗓门大拳头粗的。

    回过头来,老秦人们又将憋闷的情绪发泄在自家人身上。

    家中有自小读书之人的人家,家里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邻里乡亲有什么吃的喝的,都送上门来。

    临走前,还会说一些怪话。

    “现在家里都宽裕了,你娃就用心读书,别的事情都不用他管。”

    “等科举中了,老刘家那闺女,我就做主许配给他了。”

    “你这娃不错,打小就有出息,好好读,到时候考个官回来光宗耀祖。”

    浑然不顾自家之前是怎么嘲笑别人家里穷,还要养一张凭空吃饭的嘴,就这还想讨媳妇,莫不是读书读傻了。

    连在普通乡间村民之间,也兴起了一股奇怪的风潮。

    关起门来打娃娃。

    但凡谁看到自家娃不好好读书,大白天满大街乱跑,拉回家里就是一顿好打。

    咱家祖辈都不识字,到你老子我这里,托陛下的福,总算是认了几个字,起码会写自己的名字。

    作为老子的种,你到六岁还不会写名字,已经是大大的不孝,居然好意思到处耍?

    现在不识字,将来怎么考科举当官。

    咱家祖祖辈辈就没敢想过,有朝一日还能有这福气。

    你小子不是为自个儿读书,是为咱们家十八辈儿祖宗在读啊!

    .......

    在咸阳城闹哄哄之际,新一期的报纸如期刊发。

    这期报纸,除了阐述发展经济的两道政令之外,还发布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

    商法颁布。

    报纸以超过以往三倍的篇幅,刊登了由蒙毅主笔,萧何校对的商法全篇。

    这次出台新律,与以往有一个极大的不同点,那便是增加了一旬的公示期。

    在公示期内,凡是利益相关的群体,都可以针对律法之中自己不明了或者认为不可行的点,向丞相府提出异议。

    报纸一出,咸阳各大商会闻风而动,频繁组织会议。

    ........

    狮子楼顶层,咸阳各大商会的聚会地点。

    “设立新法,我等都是赞成的。但是,蒙丞相不通商事,有些东西,未免胡言乱语.....”一个商行主管怒道。

    “盐铁酒列为国朝管控,我等没有异议,但连矿产、内河航运以及粮食买卖都要由官办商行来经营,简直不可理喻。”

    商法之中,明确规定,国家对一些产业具有专营权。

    其他行业,本来就不容普通人插手,这些商行也没什么念想。

    但诸如煤炭、内河航运,都是新兴产业。

    如今煤炭已经大面积应用于民生,有煤矿的地区,很多人都私挖滥采,用以牟利。

    因为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当地官府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甚至还会在暗中提供扶持。

    但商法出台,这种行为必然会被朝廷严厉管控。

    以后,所有矿产都会被国家收入囊中。

    有此类需求的商行,只能向国家购买材料。

    光是这一条,就不知道要增加多少生产成本。

    再说内河航运,这是一种在开海之后逐渐兴起的行业。

    大秦国内经济日益发达,货物流通的需求越来越大。

    虽然交通路网不断完善,但陆运的方式,终究有各种限制。

    大秦的造船业本来就很发达,军工厂又加了一些黑科技,使得河运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需要纤夫拉纤,便可在内河畅通无阻。

    很多头脑灵活之人,便沿着河岸,在繁华的城市自建码头,做河运生意。

    据说这种运输方式,在南方发展极快,已经出现很多大的船行。

    这个行业如果被国家垄断,那些商行立马就断了财路。

    那些商行死不死的,咸阳商会的人不在乎。

    但是,河运不同于其他行业,他们的商行,都少不了与之打交道。

    生意上的事情,但凡牵扯到官府,肯定会麻烦缠身。

    单是运费,都不知道上升几何。

    以他们对大秦朝堂的了解,整个朝堂上下,就没有几个会做生意的。

    到时候随便定个价,高了会让其余商行增加成本。

    哪怕是低了,这些商行也是胆战心惊,生怕哪天一拍脑门胡乱定价的老大人幡然醒悟,找他们秋后算账。
    第(2/3)页